藝術無疆界

藝術不受地域、文化、種族所限,身體缺損也不應窒礙發揮藝術潛能,筆者最近出席香港展能藝術會主辦的「光芒匯聚」展能藝術慈善匯演,看到許多很有意思的演出,對幾個環節的印象最深刻,包括自小患有大腦痙攣,右手不靈活,日常需要使用枴杖出行的青年努力成為長號演奏家;患有自閉症的音樂家透過鋼琴探索世界和表達情感。 匯演的安排也有心思,很多聯乘CROSS-OVER,中西合壁,兩位患有視障的二胡演奏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合 ...

「藝術通達」即時傳譯 殘疾人士同步參與

「若果沒有口述影像或劇場視形傳譯的話,殘疾觀眾怎樣去欣賞這些藝術活動?剛才提到口述影像是補充視覺資訊,背後的理念是每人都有平等機會及權利去獲取到視覺資訊可以分享這些藝術。」口述影像員顏素茵說。 為了促進殘疾人士平等享受及參與藝術的權利,「國際復康日」將「藝術通達」列為本年度的大會主題。香港復康聯會主席張偉良指出,「國際復康日」已踏入第27周年,經過多年努力,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權利的支持已經不斷提升 ...

「藝術通達」助殘疾人士平等參與藝術

社聯頻道 及香港失明人互聯會 WeTV再次合作,在聽障人士 (方包) 參與音樂會的過程中,讓大家了解「藝術通達」服務如何協助聽障人士「看見」及「感受」得到音樂。 同時,今年「國際復康日」的主題為展能藝術,大會倡議透過「藝術通達」服務,包括:「口述影像」、「通達字幕」、「手語傳譯」、「劇場視形傳譯」、「簡易圖文版刊物」、「自在劇場」、「觸感製作」及「通達導賞」等方法,協助殘疾人士享受藝術,並帶出殘疾 ...

「向地鐵宣戰」與復康巴士

筆者在九十年代加入社聯,任職復康部。記得當時翻查檔案,看到一份由殘疾團體於八十年代出版的刊物,封面標題是「向地鐵宣戰」。 究其原因,地鐵通車初期,定位為快速的集體運輸系統,拒絕為行動不便的乘客提供無障礙設施,認為殘疾人士可使用由政府資助的復康巴士,令殘疾團體非常不滿。 其實香港復康會的復康巴士服務始於1978年,使用兩部由外界捐贈的復康巴士,接載殘疾人士上班、上學、接受康復訓練、覆診等。而政府則在 ...

平安鐘視障治療師:「用心聆聽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8歲時因藥物過敏,導致全身皮膚、指甲及腳甲都脫掉,當時醫生認為我不可以生存下去,最後我幸運地生存下來,只是眼睛受到嚴重破壞,右眼看不見東西,左眼只可以看到光及顏色。生活上轉變很大,需要重新適應生活。」黃明慧 Jennifer說。 面對殘疾及困難,Jennifer 選擇「學習」「成長」,她離院後繼續入讀主流學校,在十多歲時跟隨家人移民加拿大,並於知名大學修讀了雙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擁有心理治療 ...
Loadin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