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H-Symposium-poster集盒研討會2023:社區發展與社會創新的融合

日期﹕2023年12月15日 (五)

時間﹕上午9時10分至下午5時30分

地點﹕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 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1樓禮堂

語言﹕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 (設有即時傳譯)

對象:社區發展同工、社福界同工、社工系學生及有興趣人士

人數:150人

費用:全免

 

背景:

「集盒」計劃由「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支持,並由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社會工作實踐及精神健康中心擔任策略伙伴,旨在推動社福機構透過相互學習和合作,以培養「成長心態」的文化,目的在於推動利用創新、有效和可持續的社區發展模式解決社區問題,以及「國際社區發展標準」於本地的應用。香港社會服務會希望透過總結計劃兩年的經驗,向業界展示利用社區發展模式達致社會創新,並分享參與機構在推動過程中的挑戰及機遇,推動業界及持份者交就社區發展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作交流。

 

目的:

  1. 分享國際和本地社區發展和社會創新的手法與經驗
  2. 展示「集盒」計劃在過去兩年利用社區發展模式達至社會創新的成果
  3. 建構平台促進業界及持份者對社區發展的交流

 

研討會流程

時間

內容

9:00- 9:10

登記

 

研討會開始

9:10- 9:15

歡迎辭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業務總監 譚穎茜博士

9:15- 9:25

致辭 滙豐銀行慈善基金諮詢委員會 秘書長  招智輝先生

9:25- 9:30

  致辭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國際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東亞地區)

洪雪蓮教授

9:30- 10:15

主題演講 (一) :

社區發展、社區賦權和社會創新:英國的觀點

 榮譽退休教授及前倫敦南岸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 Keith POPPLE教授

10:15- 11:00

主題演講 ()

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家的藝術生活

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 發起人 沈見華先生

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 執行理事 林向陽先生

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 畫家成員 王秉秀女士

11:00 -11:15

小休 / 宣傳片

11:15 -12:00

主題演講 (三)

香港的社會創新及社區發展: 集盒的啟示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馮國堅博士

12:00-12:45

討論環節

社區發展、社區賦權和社會創新-集結本地與外地的經驗

主持﹕香港浸會大學代表

嘉賓:

    1. 榮譽退休教授譽教授及前倫敦南岸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Keith POPPLE教授
    2. 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 發起人 沈見華先生
    3. 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 執行理事 林向陽先生
    4. 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 畫家成員 王秉秀女士
    5.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馮國堅博士

12:45- 14:00

午膳

14:00- 14:20

集盒計劃機構分享

主題一

婦女參與及社會創新

1樓禮堂

主題二

創新運用社區資產

201室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食農研究社」 大埔婦女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計劃

單位主管 丘梓蕙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童創「孖屐」ing

社工 梁敬文先生

14:20- 14:40

民社服務中心

「有營龍里」劏房家庭營養支援計劃

「有營龍里」劏房家庭營養支援計劃 團隊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天拉吧-天水圍故事館

換來玩去 – 天水圍社區共創遊戲計劃

館長/單位主任 陳憬樟

14:40- 15:10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連結「里」深水埗社區支援計劃

連結「里」-深水埗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逆疫重燃」社區故事計劃@灣仔

 社工 李明駿

15:10-15:40

小休 (茶點及交流)

15:40- 16:40

主題演講 (四)

社區發展中的社會創新

比利時魯汶大學工程學院空間規劃榮譽退休教授Frank MOULAERT教授

16:40- 17:25

討論環節

1.社會創新與社區發展工作的區別

2.社會創新的限制與挑戰

3.如何應對這些限制與挑戰

主持﹕香港浸會大學代表

嘉賓:

    1. 比利時魯汶大學工程學院空間規劃榮譽退休教授Frank MOULAERT教授
    2. 社區發展服務網絡召集人 吳堃廉先生
    3. 民社服務中心 「有營龍里」劏房家庭營養支援計劃 團隊
    4.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連結「里」-深水埗社區支援計劃 團隊
    5.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社工 梁敬文先生
    6.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天拉吧-天水圍故事館 館長/單位主任 陳憬樟先生
    7.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社工 李明駿先生
    8.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馮國堅博士

17:25- 17:30

總結演講

社區議題和社區發展的洞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代表

按此報名

 

Keith Popple教授

Keith PoppleKeith Popple教授是榮譽退休教授和倫敦南岸大學的前社會工作系主任。作為一位前從業者,Popple教授多年來一直在社會工作、社會政策和社區發展領域進行教學、研究和撰寫。他是該領域幾本重要出版物的作者之一,其中包括2015年由開放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分析社區工作》第二版。Popple教授曾是國際知名的《社區發展雜誌》的編輯。

目前,Popple教授致力於研究新自由主義的權力和複雜性對倫敦社區的影響。他的工作涉及研究倫敦的一個小型但創新的社區組織,該組織正在應對自由市場和全球金融所帶來的挑戰。

 

Frank Moulaert教授

Frank MoulaertFrank Moulaert教授是社會創新、地方發展和區域創新系統領域的著名學者。他曾任法國里爾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教授,現為比利時魯汶大學工程學院空間規劃榮譽退休教授。他曾擔任規劃和發展單位ASRO的負責人,以及魯汶空間與社會研究中心主席,並擔任佛蘭芒地區政策中心“空間規劃和住房”的學術協調員。他的研究涵蓋城市和區域發展、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特別是社會創新領域。

Frank Moulaert教授曾協調過六個歐洲框架計劃項目(SOCIALPOLIS,KATARSIS,DEMOLOGOS,SINGOCOM,VALICORES,URSPIC),並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參與了許多區域、國家和國際研究平台。他通過研究和社區工作繼續追求對社會變革的熱情。他對社會-生態系統治理(社會創新的角色)和通過社會創新實現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操作化非常感興趣。他曾撰寫過多份政策報告,出版了書籍、章節和期刊文章,並編輯了同行評審期刊的特刊。他的作品已經被翻譯並以荷蘭文、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等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雙廊白族農民畫社·農民畫社(雞窩)咖啡館

Shen Jianhua雲南大理的雙廊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村子,藝術家沈見華2008年從上海舉家搬遷至此,創辦了大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運用不教而教的方法,引導啟發當地的農民作畫,深度融入鄉村生活,畫社成員都是平均年齡六七十多歲的白族奶奶為主,年齡最大的今年90歲,藝術成為這群白族老奶奶的一種日常,也為他們的物質精神生活帶來雙重改善。

   2020年農民畫社在農民畫家光菊家裡,開辦了“農民畫社(雞窩)咖啡館”,沈夫人秋秋帶著村裡的農民媳婦們,就地取材開發了各種食物文創,遊客紛至遝來,正如顧客留言所說的〝與其說是一個咖啡館,更像半山腰上的小烏托邦”。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食農研究社」 大埔婦女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計劃

Sustainable Food Lab婦女不但是家庭飲食主要照顧者,亦很關注飲食及消費習慣對健康及環境帶來的影響。我們深信婦女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上有能力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計劃以婦女為核心,通過環環相扣的活動,包括到本地農場實地學習、研發加工農產品、舉辦農墟、低碳食譜比賽及展覽,與學校、農場及本地食物生產商等持份者合作,讓學生及婦女了解到發展本地農業的重要性、食物如何生產,及如何實踐可持續發展飲食,推動本地食物及農業的社區教育,及發展大埔在環境及經濟上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平台,由個人進以推廣至家庭、社區,在環保及經濟層面推動永續飲食習慣。  

 

民社服務中心「有營龍里」劏房家庭營養支援計劃

Nutrition研究家中每一餐的過程中,婦女一直都擔當著重要的角色。計劃籍著婦女定期推行自家煮食班及出版食譜,發揮他們在烹調的經驗分享地道美食,另一方面亦運用合適的烹調方法,減低油煙對劏房環境的影響。計劃亦希望擺脫專業主導模式,營養師及社工在過程中擔當協作及同路人角色,讓活動能兼備社區參與、健康及有營的元素。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 連結「里」深水埗社區支援計劃

RE-ConNET連結「里」-深水埗社區支援計劃推動鄰舍關顧及連結,以有償義工形式動員婦女善用零散時間,配對鄰近社交孤立長者進行關懷及提供適切支援,為期半年每週關顧長者及分享社區資訊。「遠親不如近鄰」,過程中義工成為長者以及其家人可信的對象,有效達至鄰舍結網,減低長者被社會孤立情況,建立更多社區連繫。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童創「孖屐」ing

X Generation童創「孖屐」ing計劃以街市為學習和活動核心平台, 用不同的活動連結真實生活體驗,協助兒童發展關懷、批判、創意思維等重要的未來技能,迎接未來挑戰。

通過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長者和兒童就著目標12:「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深入探討和創作不同的社區體驗活動。長者們經過設計思維和拍攝訓練後, 訪問青少年對消費和購物的習慣, 更設計不同的裸買活動, 引導兒童觀察街市的購物模式、檢視家人的消費習慣、反思包裝食材的消售方式等,讓兒童想像如何實踐負責任消費,為環境出一分力。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天拉吧天水圍故事館 換來玩去天水圍社區共創遊戲計劃 

Play Place Changing「落街玩」看似好容易,但在天水圍這個高度規劃的城市,

「玩乜好?」會成為一個難題。

「換來玩去」聚集街坊,一同通過創意,於天水圍的通道、廣場及公園跟街創作出不同玩具及遊戲。

我們希望與街坊一起對每一個社區角落提出疑問,一同嘗試重新定義我們的生活空間及在這裏的生活方式。原來一落街,就可以玩!鼓勵你將以下方法帶回你生活的社區,創作屬於你和它獨一無二的游戲,與街坊一起玩!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逆疫重燃」社區故事計劃@灣仔

REHEAT「逆疫重燃」社區故事計劃@灣仔,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間,以影片製作結合社區為本協作為基礎,招募區內青年,深度認識社區及鄰舍,包括長者、少數族裔及劏房戶家庭;透過「共渡一天採訪」、「小店復甦協作」和「社區連繫重建」三大任務,促進「長幼+種族文化+不同社經背景」共融。讓青年能從社區人士的生命經驗中學習,亦讓青年的才藝和思想為社區人士帶來正面及熱情,建造正面及關愛的社區。 計劃首次運用社區共創模式,在提升青少年的社交能力及社會參與同時,亦帶動青少年與社區人士的互動,建立社會熱情及正面文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