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期《社情》:基層醫療 人人儲健康

「預防勝於治療」這句道理大家耳熟能詳,亦明白其重要性,但實際上如何做才好?若已患病,我們又可如何做好疾病管理,不至令病情持續惡化?這些問題的答案,就是基層醫療的重點。發展基層醫療除了有賴醫療專業界別,社會服務機構在推動健康行為及社區教育上都擔當重要角色。今期《社情》與你探討社會服務如何為社區「治未病、儲健康」。 精彩內容包括: 甚麼是基層醫療? 親子運動班助養成健康習慣 醫社合作促進社群健康 南昌 ...

第76期《社情》:照顧者說顧事

照顧者費盡心思照料家人,過程中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再有愛心與耐性也會有沮喪失意的時候。照顧路途充滿著壓力與責任,但不必全由照顧者自己一力承擔。 人人也有成為照顧者的可能,如何支援照顧者,並非單是家庭私人事務,也是社會必須共同探討、共同承擔的重要課題。當支援到位,照顧者的生活可以不再一樣,照顧路途更易走。 其他精彩內容包括: 醫社合作提升市民建康 「智能家居與健康生活」專題展覽 照顧者專線 ...

第75期《社情》:長者友善的智慧城市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香港智慧城巿藍圖 2.0》特別提到要更妥善關顧長者,透過更多科技應用來支援長者。的確,隨著人口高齡化,長者就是未來智慧城市的最主要人口。目前長者人口佔 全港約 20%,到2039年,預計約三分一人都是65歲或以上長者。在邁向智慧城市時,如何讓長者安居、安老,甚至參與其中? 「樂齡科技平台」正是連結各方合作,了解長者和照顧者在生活上的困難與需要,推動香港成為有長者參與 ...

第74期《社情》:照護食

「有啖好食」是不少吞嚥困難患者的願望,患者因為疾病或身體機能退化而導致咀嚼功能下降,被迫轉以稀爛糊餐與碎餐作為主餐,但這些食物大部分賣相並不討好,令人食慾盡失。患病是否只能求飽肚與基本營養而沒有選擇食物的權利? 近年本地「照護食」的興起,正好讓一眾吞嚥困難患者能夠有啖好食,重拾經口進食、細嚼慢嚥的樂趣。進食,是人的基本需求,照護食尊重人的基本權利,讓你「食得喜」,吃甚麼、不吃甚麼,自己話事! ...

第73期《社情》:樂齡科技 帶返屋企

居家安老是很多長者的心願,但老友記可能只因廚房門口的一級門檻,或浴室內缺少一條撐扶借力的扶手等,而難以自理起居生活,面對有心無力的情況,那又如何居家安老? 要達成這個願望,其實可透過輔助器材和家居環境設計的配合,善用樂齡科技提高長者自我照顧能力,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令長者能夠增強信心,留在熟悉的環境享受晚年生活。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