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海偉先生
本月中跑馬地發生一宗悲劇,一對相依為命的年長姊弟,由已年過70的弟弟獨力照顧因患重病而行動不便和需坐輪椅的姊姊,期間懷疑弟弟跌倒失救致死,而姊姊無法求救、困在居所伴屍一周,及後由社工和保安員上門探訪而揭發事件。
其實這類「以老護老」的個案很普遍,根據政府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長者》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港有22.6萬名較年長的受照顧者,約有四成是由65歲及以上的家人親友擔當唯一或主要照顧者。至於另一項由本地及海外學者、醫護和社福專業進行的《香港百歲老人研究》亦顯示,超過五成半受訪照顧者已年屆65歲或以上,最年長的照顧者更達92歲。
這些家庭都需要全方位的服務支援,包括醫療、照顧、保健,以至情緒及社交方面等。然而,相關人員總不能24小時全天候和無間斷地監察長者們的情況,樂齡科技則可填補這個缺口。事實上,社區長者對樂齡科技產品有相當大需求,而樂齡科技更是未來推動「居家安老」的重要方向。
相信讀者都聽過平安鐘服務,假如家中成員因患有重病或行動不便而影響求助能力,在危急關頭「平安鐘」這道護身符或可保命,讓救護和支援人員及時上門協助。
此外,現今有許多先進的健康監測、活動監測、家居配套自動化及遠程醫療等設備,可收集個人日常生活數據,例如是否坐得太久、飲食規律、衞生清潔狀況,以至跌倒警報等。系統會分析個人健康狀況的變化,除通知使用者及家屬,也可將數據傳輸予醫療及照顧人員跟進。
同時,長者身體機能逐漸下降,難免會出現行動不便、視力減退、聽力下降等情況,故也要注意家居安全,一些基本的安全設計,如在床邊、廁所和通道裝置扶手,以至廚房使用較低的工作台等,也能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令長者、家人和照顧者可以更安心。
章刊於2023年6月30日《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