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尼系數的真像

發布日期: 2017-07-04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政府統計處早前公佈最新的收入分佈數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反映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數值越高(最大為1)代表該地區的收入差距越嚴重。2016年香港的堅尼系數是0.539,較5年前上升了0.002,是歷史新高。

如進一步分析香港收入分佈的狀況,香港收入差距過去五年受到不同力量所推拉。導致收入差距擴闊的因素包括人口高齡化(因長者大多收入較低)及住戶人數減少(因少人數的住戶傾向收入較少)。

另一方面,去年基層僱員的收入升幅相對較高收入僱員大,以致收入差距收窄。兩股力量互相抵銷,但綜合而言仍是前者的力量較大,因此堅尼系數有所上升。

統計處除了公布以「原本住戶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亦公布以「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住戶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後者的數值比5年前下跌0.002,反映收入差距在計算醫療、教育和房屋津貼等「實物形式社會福利」後有輕微收窄。

有論者認為這反映政府過去幾年推行的福利措施有效,改善了香港的貧富差距,但實際情況是否如此?筆者嘗試在此作出分析:

一、堅尼系數及上述數字只反映住戶收入分佈的情況,並不計算住戶的資產,所以在相關討論中,較適宜使用「收入分佈」(income distribution)等字眼,而非「財富分佈」(wealth distribution)。事實上,如果計及近年物業價值飈升,財富分佈更不平均,則貧富懸殊的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二、以「原本住戶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其實已計算了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生果金等現金福利所帶來的作用。換言之,即使近年政府在解決長者貧窮問題上已推出如長者生活津貼等措施,仍不足以扭轉收入分佈越趨懸殊的趨勢。

三、醫療、教育和房屋津貼等「實物形式社會福利」,其實並不是直接對基層市民提供收入補貼,而是他們因為以低於成本或市場價格使用相關服務,而間接得到的補貼。例如一個長者使用公立醫院服務十天,成本價四萬元,這位長者只交了一千元住院費,雖則政府補貼了三萬九千元,但這位長者的生活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改善。

據筆者了解,以「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住戶收入」計算的堅尼系數在2016年稍微下降0.002,主要就是因為較多長者屬於基層住戶,而他們使用公共醫療服務亦較多,所以有較多基層住戶得到這些間接補貼,令收入分佈好像比較平均了一點,實際上生活並沒有改善。

可想而知,堅尼系數只是處理收入差距的單一統計數字,並不能完整地描述貧者與富者實際在生活體驗及生活質素上的差距。實際上許多低收入人士根本無法乘著整體經濟發展而受惠,生活反而可能越來越差,必須依賴政府現金津貼過活。

因此,思考貧富差距的問題,既應思考如何減低收入的差距,亦應思考如何收窄高低收入者生活質素的差異。隨著香港人口不斷高齡化,政府須要更採取有效的退休保障改革,才能收窄貧富差距。

(文章刊於2017年7月4日《AM730–蔡海偉網誌》)     

 

資料圖片:香港貧窮問題仍然嚴重
資料圖片:香港貧窮問題仍然嚴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