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繼續從心出發

發布日期: 2017-01-31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二戰後大批難民逃到香港定居,當時香港沒有甚麼福利制度,現時的社會福利署亦是在1958年才成立,許多扶貧及救災工作均由教會和志願團體負責。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就是在這種匱乏的社會環境下於1947年成立,並於1951成為法定團體,70年來因應社會轉變而發揮不同的功能。早期殖民地政府的福利制度零碎,社聯肩負協調服務的角色,讓各個志願機構能夠更有效接觸和協助有需要的巿民。

60年代香港社會貧窮,就業服務不多,社聯亦因而開展職業發展服務,也嘗試在尖沙咀開店,售買弱勢社群製作的工藝品。至於70,80年代,政府意識到一套整全福利制度的重要,當時許多服務標準均是透過社聯的平台與志願機構一同訂定,建立了緊密伙伴合作關係。

到了90年代社聯開始著力發展研究工作,為許多社會服務奠定數據基礎,而至千禧年將連結不同界別視為策略工作。今天,社聯無論與專業界別,商界及外國機構都有非常良好的網絡。

70年過去,社聯陪伴幾代香港人成長,見證許多社會大事,也因應時代轉變而變得多元。社聯的機構會員也由純粹的福利服務,覆蓋至關注環境保育、人權,甚至寵物權益等議題的機構。

然而,機構歷史悠長不等如故步自封,怎樣掌握社會脈搏和需要是社聯持續的工作。香港彈丸之地,居住了730萬人,可見的將來仍有許多新挑戰。藉著社聯70周年,我們也在思考未來發展,其中有兩項重點。

第一,人口高齡化是個不能迴避的議題,除了強化基本服務外,也要推動創新,怎樣善用科技於福利服務中,外國經驗已告知我們,這將會成為改善長者和照顧者生活的關鍵。因此,過去幾個月社聯派員到外地考察科技發展,並計劃今年六月舉辦一個與長者生活科技有關的展覽,推動本地創新科技和服務發展,希望港人生活得好,能於香港安身立命。

與此同時,社福界和公民社會的版圖也有很大轉變,小型機構和社會企業如雨後春筍。無論是提供具體服務,抑或從事倡議工作的,都十分需要得到相關支援,例如財務管理,機構透明度,以至營運能力等。故此,社聯將在這方面下功夫,期望能夠協助小型機構茁壯成長。

雞年依始,祝各位新年快樂,也期望各位與社福界共同持守社會公義公平,維護社會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和市民的福祉。

(文章刊於2017年1月3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社聯70周年Logo
社聯70周年Lo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