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劃到不惑」生命顧事主題日
社聯連同眾機構
推動生命管理、提高「生死素養」

【新聞稿2025年11月1日】為應對香港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並提升公眾對生命規劃和晚期照顧的認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與各界持份者攜手,於10月25日至11月9日期間推動「生死教育關懷友善雙週2025」。重點項目「從劃到不惑」生命顧事主題日於今日(11月1日)在馬鞍山新港城中心隆重舉行開幕禮。
為期兩日(11月1日至11月2日)的主題日,匯聚了17間提供晚期照顧相關服務的合作機構及來自不同界別的參與機構。活動目標是共同推廣生命管理概念倡議為照顧者提供適切的支援,促進生命管理及規劃。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先生表示:「特區政府將於明年年中正式實施《維持生命治療的預作決定條例》,這是一個重要的契機,透過生死教育提高對新法例及其背後晚期照顧服務的認知。社聯希望透過舉辦『生死教育關懷友善雙週2025』,提高市民的「生死素養」,鼓勵公眾為自己及摯愛做好照顧及生命規劃,同時連繫不同持份者,在香港建立一個關懷照顧者及晚期病患的社區網絡。」
首發調查揭示:提升照顧者「生死素養」迫在眉睫
在主題日上,社聯首度向公眾展示最新的生死素養調查結果。生死素養涵蓋一系列關於照顧病患、討論生死、掌握離世條例與晚期醫療及照顧服務、關懷自己和他人以及在社區尋找晚期照顧服務資源及支援者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及能力。
調查以「生死素養指數」為量度工具,發現照顧者的生死素養未如理想。在10分為滿分,他們僅得4.97分,亦較新加坡的5.66分為低。值得留意的是,照顧者對死亡相關的法例及社區資源的熟悉程度最低,是生死素養中表現最弱的項目。研究亦發現,生死素養與其日常照顧的負擔有密切關聯,指數越低的照顧者,其照顧負擔相對較高。這結果有力地揭示了讓照顧者及早認識生命管理工具與相關資源的重要性,以助他們及早準備,減輕照顧上的困惑。
開幕禮聚焦照顧者聲音 多元活動支援生命規劃
今日開幕禮的出席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梁綺莉女士JP,以及一眾合作及參與機構的代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福利署副署長梁綺莉女士,JP表示:「香港正步入高齡化社會,社署近年推行了一系列長者晚期照顧服務以及照顧者支援措施,例如推出照顧者支援專線182 183和照顧者資訊網;在院舍服務方面,社署十年前已經開始投入資源增加人手,並在新設立的院舍增設生命晚期照顧室,為長者提供晚期照顧服務;而在社區照顧服務方面,各區長者中心亦積極推廣生死教育,讓長者明白晚期人生規劃的重要性。社聯今天的生死教育活動,成功連結社福界、醫療界、法律界和商界等跨界別的專業協作,一起走入社區推廣生死教育。我希望社會上每位市民都能預早規劃不同的人生階段,每人都可以圓滿及有尊嚴地走到人生的最後一站。」
主題日設有多元化的活動,旨在協助市民,特別是照顧者,進行全方位的生命規劃。
- 專家分享:社聯邀請多位專家及機構代表,分享實用的生命管理工具,包括香港年金、遺囑及持久授權書。此外,亦有機構分享在家中及院舍離世的可行性,提供全面的照顧及晚晴資訊,協助照顧者認識並預備不同照顧階段的需要。
 - 互動體驗:市民可透過由生死教育團體及地區服務單位協作的展覽,了解當區的地區康健中心、長者中心服務,並認識晚期服務及相關團體。
 - 「真人圖書館」與工作坊:活動邀請「畢業照顧者」及其他服務使用者作親身分享,讓公眾從他們的寶貴經驗及心得中獲得啟發,應對照顧路上的挑戰。
 
社聯期望透過這些多樣化活動,讓大眾對生死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能更全面地為自己和摯愛做好生命規劃。當我們能夠坦誠地討論照顧和後事等安排,未來的道路便能減少遺憾。有興趣的市民可參考「生死教育關懷友善雙週2025」的活動網站,參與雙週內的相關活動。
傳媒查詢:
楊德威先生
社聯企業傳訊經理
電話:(852) 2876 2474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