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由2025年10月起以綜援計劃下的「失業受助人士支援計劃」(支援計劃)取代「就業支援服務」,支援年齡介乎15至59歲的失業健全綜援受助人,要求他們每周參與由營辦機構安排的無償工作,直至找到有薪工作或重返主流教育。今年二月至三月,社聯與嶺南大學歐陽達初教授對369位領取綜援的失業人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新計劃的看法。
- 研究發現,受訪者在過去都有尋找工作,但八成(80.22%)受訪綜援人士在重新就業時面對「不少」及「很多」困難,當中,五成(50.95%)受訪者面對兩項或以上的困難。有120位受訪者更表示,他們求職時不斷遭拒絕,當中,有一半(51.67%) 需要照顧家人、有慢性病(例如痛症)及/或有多身心健康不適。這顯示照顧者及長期病患者在就業市場上可能不受歡迎,需要多方合作才能讓他們重返就業市場。
- 儘管面對重重就業困難,大多數受訪者仍希望提升自己的就業技能,例如「售貨/店務」、「辦公室行政」、「倉務/理貨」、「廚藝」、「清潔」、「保安」或「駕駛」等,以尋找一些基層職位。
- 由於受訪者面對不少就業挑戰,有七成(73.71%)受訪者希望有個案經理跟進他們的情況,提供支援。
因此,社聯建議:
- 新「支援計劃」下的無償工作內容可增加更多技能提升的元素,以應對受助人的就業困難和需求,增加他們未來就業的可能性。
- 透過僱員再培訓局及勞工處,設立個案經理,加強職業培訓與配對,針對技能不足的問題提供支援,為受助人提供個人化支援,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勞動市場。
下載報告: 綜援人士對失業受助人士支援計劃的看法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