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宜女士
面對「依托咪酯」等新興毒品挑戰,除了嚴厲執法,理解濫藥者的濫藥根源並提供適切支援極為重要。戒毒成功需多方面、高強度的綜合方案,除專業監管、藥物輔助,社工與非政府組織支援為提高戒毒成功率的關鍵。
從事藥物輔導的前線社工指,每個被毒品影響的人都有自己需要毒品功能的原因,但最前提是購買毒品的金錢開支,其次為他人對自己吸毒行為的質疑或不滿。
依托咪酯使吸毒門檻變低,但背後成癮風險令人擔憂。針對戒毒治療和預防重吸同樣重要。就此,香港基督教服務處PS33中心先評估用藥者在毒品功能、精神狀況以及社會功能的狀態。繼而判斷用藥者適合於社區戒毒生活、與專業人士定期會面,還是以住院模式脫癮。輔導對象不限濫藥者,其家人、伴侶都會一併參與。透過小組、個案輔導等方式,幫助戒毒者找回自我身份,解決吸毒根源。
提供院舍戒毒的香港戒毒會,著手處理吸毒者在成長中累積的深層問題,削弱毒品對其重要性。除價值觀培養和家庭重建外,院舍會與主流學校合作設計教學內容,確保學員治療後順利銜接學業的同時,能夠尋找發展方向。
藥物輔導有如「清抽屜」-專業人士與用藥者共同面對背後的創傷與強烈孤單感,絕不容易。讓濫藥者感受到身邊人的關心,並提供隨時傾訴的渠道至關重要。唯有願意走近對方,連結中間的缺口,改變的第一步。
閱讀《社情》專題訪問:https://www.hkcss.org.hk/scenario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