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有啖好食

對餐飲行業而言,研發照護食往往取決「人才」、「技術」、「成本」三方面因素。「照護食種子餐廳」計劃讓餐飲業界瞭解不同人士對餐膳的需求,從而孕育更多社區吞嚥友善餐廳,令吞嚥困難人士重拾與親朋好友共度同枱食飯的好時光。 由社聯安排營養師、言語治療等組成專業團隊,提供爲期六個月的培訓及顧問服務,助飲食業推動堂食或預訂照護食,同時讓地區中心的服務使用者了解種子餐廳的照護食餐膳。現階段已有四間不同類型的食肆參 ...

远亲近邻 携手关顾留港长者

据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留港长者状况及服务需要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长者有子女在2020年或以后移民,当中超过六成移民子女更是长者的主要照顾者。 移民潮使留港长者面对身份、生活模式的改变,不再与家人同住、不用照顾孙子、煮饭,使心情产生很大落差。尤其大时大节的时候,他们的孤单感特别强。即使知道子女远在他方仍记挂他们。当见到人家一家团圆的场面,很容易触景伤情,因社交孤立导致的精神压力,亦长久形成社会问题 ...

香港复康联会60周年大事回顾:伤健本平等,机会非怜悯

平权、共融,是残疾人士的共同愿景。回顾过去六十年,香港复康联会积极争取残疾人士的应有权利,为缔造共融社会而努力。 争取残疾人士应有权利 学前弱能儿童家长会创办人兼香港复康联会管理委员会委员(1994年至现在)李刘茱丽说:「1993年政府计划在东头邨贵东楼兴建智障人士宿舍,以及在丽港城设立精神康复者中心,但遭到地区居民反对。香港复康联会及其他志愿组织便在立法会门外反映意见,呼吁政府和议员支持相关议案 ...

香港复康联会60周年大事回顾:残疾人事,唔关我事?

近年,社会常常将「共融」放在嘴边。但,真正的共融是甚么?简单来说,要达致共融社会,需要硬件和软件的互相配合。香港复康联会作为联系不同复康机构的平台,在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促进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作出不少贡献。 香港复康联会前秘书长(2009, 2013 – 2020)郭俊泉说:「香港复康联会是一个协作的平台,收集及整合业界的意见,并向政府反映;而政府亦将联会视为合作伙伴,重视业界协作,令服务及法例要 ...

香港复康联会60周年大事回顾:我的事,我决定

香港复康联会于1964年创立,在过往六十年来,致力联系不同非政府复康服务机构及残疾人士团体,为残疾人的权益和政策制定而努力。自创立初期,联会已积极发掘及培养残疾人参与复康政策和服务,这亦是联会创办人、复康之父方心让教授的远见。 「方医生很多时候会邀请你、给你机会、让你去尝试,亦都尽量去接触海外的复康国际的组织,让你去眼界会扩阔。香港当时举办很多有关复康的不同的工作或者活动,都会邀请(我),给你机会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