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寿长者的数目急剧增加,百岁长者人口由2011年的1,890人增加至2021年的11,575人,升幅超过六倍。为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及服务需要,一个由本地及海外学者、医护和社福专业组成的研究团队访问151位95岁或以上于社区居住的长者的照顾者。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及汇智研究中心总监张筱兰博士说:「因为过去的低死亡率都会令到人口结构转变,加上生育率持续下降,最终令到人口高龄化的速度非常之快,我们所说的「人口计时炸弹」,这个转变是自然,不可逆转的结果。我们看到香港人是活得长寿,但是不健康,所谓成功中的失败,未来七年就是我们关键时刻。」

研究发现无论活力、行动能力、感官、心理,以及认知方面,长寿长者在许多范畴都较2011年的第一期研究为差,而且近七成半有三种或以上的长期病患,另有逾三成半确诊有认知障碍症。他们大多由子女供养,其次的经济来源是长者生活津贴,近半照顾者表示有经济压力。此外,研究亦发现近四成长者及过半照顾者经历社交孤立,近三成长者出现抑郁情绪。

至于科技应用方面,照顾者使用科技照顾长者的信心和能力较高,认同科技能令生活更方便,最常用的科技产品是一些遥距监察器材,以及检查日常身体状况的器材。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业务总监陈文宜女士说:「随着年龄增长,长者身体机能衰退难以逆转,但适切的支持服务,包括:社会服务,基层医疗及护老者支持等,再加上乐龄科技辅助,相信能够让长者维持一定程度的自理和认知能力,并提升照顾者照顾和护理长寿长者的信心和能力,协助居家安老和加强社交连系。」

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刘喜宝博士说:「今次研究结果显示『以老护老』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金龄长者,60至70岁的长者,他们十分有孝道地照顾90岁甚至是一百岁的父母,有危亦有机,危机的是这班子女经常和我们说有力不从心的情况,在需要体力的照顾方面,有扶抱、冲凉等等,在精神方面每天每分每秒要看顾父母,担心父母跌倒。这些照顾项目会否有乐龄科技去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另外,亦看到一些机遇,这一班金龄长者知识水平比上一辈高,大部份习惯使用智能电话,我相信这个是十分好的时机去推展乐龄科技于居家安老上。」

善用乐龄科技实践居家安老

由于102岁的陈婆婆年纪老迈,不良于行,需要由两名家庭佣工扶抱才可以移动及洗澡,日常外出亦要使用轮椅代步。陈婆婆儿子马先生指以前两位家庭佣工要十分小心地扶陈婆婆起身,由电动床移动她坐去轮椅,或是由轮椅转移上床,避免令她受伤及感到痛楚。

因此,马先生一家使用了电动移位机,协助陈婆婆由床移到轮椅或客厅,乐龄科技产品让佣工安全地照顾陈婆婆,同时减少长者及佣工受伤的机会。

马先生曾经参观赛马会「a家」乐龄科技教育及租赁服务中心,了解到不同的乐龄科技产品及租赁服务,例如辅助喂食机。赛马会「a家」的职业治疗师上门评估后,令他们认识到便携式洗头器。他认为乐龄科技是好事,随着科技进步,愈来愈多产品及专业人员协助长者家居安老,改善长者的生活质素。

鼓励长者多使用科技 加强社交连系

96岁的甄婆婆性格开朗健谈,与家庭佣工同住,五名非同住子女分工合作照顾妈妈,而甄婆婆则善用通讯科技进行社交活动,经常与子女孙儿联系。此外,甄婆婆家中有不少辅助科技产品,包括洗手间的沐浴椅及安装扶手,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

甄婆婆女儿陈女士深深体会到科技为长者带来的好处,协助长者与社会接轨。陈女士指出,妈妈愿意尝试新事物,有时比子女们更前卫,因为她见到儿孙们个个有智能电话,她便想要一部,于是家人给她一部智能电话,那就开始只看相片,然后她会问有什么游戏玩,便教她玩最爱的网上麻将游戏,她亦会看网上的粤曲短片。

陈女士表示因为香港地理环境问题,家人不容易与长者同住,出现不少独居长者,科技产品的出现协助家人之间的沟通,长者便会开心,亦会因懂得使用科技产品而产生优越感。她认为值得进一步推广长者应用科技,提供多一些支持,教导更多长者认识科技。

鸣谢研究团队:

香港树仁大学辅导及心理学系助理教授 刘喜宝博士

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院士及汇智研究中心总监 张筱兰博士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 陈丽云教授

明爱专上学院汤罗凤贤社会科学院助理教授 萧颂渝博士

东华三院冯尧敬医院内科及老人科部门主管 陆嘉熙医生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业务总监 陈文宜女士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Prof Peter Martin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Dr Joseph Kwan

标签: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