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托咪酯吸毒现象与以往滥药热潮不同之处?
第一,吸食依托咪酯的人士相对年轻,据警方数据显示,最小吸食依托咪酯的年龄为 12 岁,本会相关求助个案年龄为 14 至 16 岁,年纪相若。
第二,依托咪酯的吸毒现象较为猖獗。依托咪酯可透过电子烟吸食,无味无臭,更无需额外工具,导致吸毒者误以为不会被发现,于公众地方滥用依托咪酯报导时有出现。
第三,依托咪酯价格较其他毒品便宜,令年轻人更能够负担与尝试。曾有个案表示,市面出现层压式销售模式,诱使年轻人以「优惠价」分销给朋友。
第四,朋辈认同也是造成依托咪酯流行的原因。我们发现吸食依托咪酯的个案本身因家庭、学业、工作、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受挫,最终以这种「方便又便宜」的新兴毒品视为来逃避压力的途径。
2 电子烟作为新一代吸毒媒介的威胁
电子烟作为新一代吸毒载具,社会大众绝对不能忽视其对公众人士,尤其年轻人的影响和潜在危险。电子烟烟机易于收藏且携带方便;加上外观已发展至玩具吊饰、改错带等文具样式,让老师和家长难以察觉。
不法分子除了在烟弹中混入生果味道增加销路,更有机会混入依托咪酯。电子烟成分不明,使用者可能误吸依托咪酯而不自知。此外,烟弹更有机会被掺杂其他毒品,同时吸入烟毒导致的健康风险实在难以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烟弹只含有尼古丁,已触犯法例,所有含尼古丁的电子烟及加热烟均属第 1 部毒药。据《药剂业及毒药条例》(第 138 章),任何人非法管有第 1 部毒药属违法行为,最高刑罚为罚款港币 10 万元及监禁两年。
3 机构的药物援害策略

以机构青少年院舍为例,大部分吸食依托咪酯的个案都并非因藏有依托咪酯被检控,而是涉及刑事罪行。可见吸毒者以毒品逃避成长过程中累积的问题,如果能够着手处理,毒品对其重要程度就会大大削弱。
院舍生活对于年轻滥药者起到关键作用,帮助他们学习和建立生活规律,从而寻觅自己的发展方向。香港戒毒会辖下的青少年院舍有处理青少年滥药的丰富经验。除着重价值观、家庭重建外,课堂教授中英数主科,以培养学员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另外院舍也会与主流学校合作安排校内试,让住院学员在治疗后顺利衔接外界课程。
作为全港最大型的志愿戒毒机构,香港戒毒会以医疗及社会心理辅导模式,免费为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宗教的自愿人士提供多元化的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辖下设有四间住院式戒毒治疗及康复中心、四间社会服务中心及五间中途宿舍,提供戒毒治疗、善后辅导及支持重投社会等服务。亦会在卫生署辖下全港美沙酮诊所,提供个人及小组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