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创科与社会更接轨,由花旗集团基金支持、教育局、九龙城区民政事务处、香港科学园等为策略伙伴,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推出第二届「社创.社区4.0」比赛,并以九龙城区为焦点,鼓励青少年深入认识社区,针对社区的个别问题以创新思维设计出不同的解难方案,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社创。

社联社会企业商务中心项目经理陈秀贤:「中学里面其实运用很多STEM,我们希望运用这个特质,令同学更加了解社区,使同学将STEM的知识运用在社区的需要里面。九龙城区的启德机场迁出后,其实成为了一个市区更新与交替的旧社区,民生性很高,所以在我们的培训里,首阶段主要是带同学走入社区,去明白九龙城区入面生活的人到底在面对着一个怎样的状态,以致同学发掘自己的兴趣,有些同学关心厨余的课题,便着手研究这个课题,有些同学可能对道路系统有所启发,他们便研究道路系统了。」

比赛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仍然收到来自全港28间中学的35个方案,而真光女书院的「厨余回收好易啫Easy Car」夺得了比赛冠军 。

真光女书院得奖学生Mirnaali及 Ceci表示,她们在九龙城区的一次实地考察中,发觉在天桥或者后巷有很多垃圾胶袋,里面都堆积着很多厨余,让我们了解到,其实厨余这个问题在九龙城区很严重,基于这个原因她们便想设计这部Easy Car。现在香港的北大屿山小蚝湾有一所回收中心,但因为地点偏远,令到普通市民难以参与厨余回收与收集的工作,所以她们有利用车子的构思,希望能够让九龙城区的居民都可以接触到厨余回收。

厨余回收车内设有干燥式厨余处理机,即时透过脱水方式烘干厨余,再以微生物菌作分解。处理好的厨余将运往农场用作堆肥。同学们更研究于车厢顶部设置太阳能板以及采用DC直流冷气机,以减低能源消耗和噪音污染。

同队另外两位真光女书院得奖学生Nimsing及Helen指出,工作人员会将厨余运送到这里,好像这样打开了之后,便将厨余倒入里面,然后厨余便会从这两个孔进入两部厨余机里面。之后厨余会经过六至七小时的分解,变成油、水及化肥,化肥会交予和她们合作的农场处理,而农场会给予她们的商家有机蔬菜作为奖励。

除了硬件外,她们更设计了无障碍手机应用程式奖赏计划,大大提高餐厅店主及客人的参与度,亦顾及不同国籍和年龄人士的需要。Ceci及Mirnaali指出,她们设计了一个手机应用程式,都可以鼓励到人参与计划的厨余回收活动。应用程式有很多功能,例如语音文字转换功能、文字放大功能让长者容易阅读,更可以转换语言让外籍人士也能明白使用。

虽然因疫情无法在九龙城直接与街坊交流收集意见,但社联邀请区内四间社福机构协助,动员近百位居民参与网上社区测试,促进设计在社区落实之可行性。创新和社会责任需要从小培育,只要一些鼓励和引导,年青人的无限想象很可能演化为实质计划,造福社会。

短片制作:flui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