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創科與社會更接軌,由花旗集團基金支持、教育局、九龍城區民政事務處、香港科學園等為策略夥伴,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推出第二屆「社創.社區4.0」比賽,並以九龍城區為焦點,鼓勵青少年深入認識社區,針對社區的個別問題以創新思維設計出不同的解難方案,讓學生親身經歷和實踐社創。

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項目經理陳秀賢:「中學裏面其實運用很多STEM,我們希望運用這個特質,令同學更加了解社區,使同學將STEM的知識運用在社區的需要裡面。九龍城區的啟德機場遷出後,其實成為了一個市區更新與交替的舊社區,民生性很高,所以在我們的培訓裡,首階段主要是帶同學走入社區,去明白九龍城區入面生活的人到底在面對著一個怎樣的狀態,以致同學發掘自己的興趣,有些同學關心廚餘的課題,便着手研究這個課題,有些同學可能對道路系統有所啟發,他們便研究道路系統了。」

比賽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仍然收到來自全港28間中學的35個方案,而真光女書院的「廚餘回收好易啫Easy Car」奪得了比賽冠軍 。

真光女書院得獎學生Mirnaali及 Ceci表示,她們在九龍城區的一次實地考察中,發覺在天橋或者後巷有很多垃圾膠袋,裡面都堆積著很多廚餘,讓我們了解到,其實廚餘這個問題在九龍城區很嚴重,基於這個原因她們便想設計這部Easy Car。現在香港的北大嶼山小蠔灣有一所回收中心,但因為地點偏遠,令到普通市民難以參與廚餘回收與收集的工作,所以她們有利用車子的構思,希望能夠讓九龍城區的居民都可以接觸到廚餘回收。

廚餘回收車內設有乾燥式廚餘處理機,即時透過脫水方式烘乾廚餘,再以微生物菌作分解。處理好的廚餘將運往農場用作堆肥。同學們更研究於車廂頂部設置太陽能板以及採用DC直流冷氣機,以減低能源消耗和噪音污染。

同隊另外兩位真光女書院得獎學生Nimsing及Helen指出,工作人員會將廚餘運送到這裡,好像這樣打開了之後,便將廚餘倒入裡面,然後廚餘便會從這兩個孔進入兩部廚餘機裏面。之後廚餘會經過六至七小時的分解,變成油、水及化肥,化肥會交予和她們合作的農場處理,而農場會給予她們的商家有機蔬菜作為獎勵。

除了硬件外,她們更設計了無障礙手機應用程式獎賞計劃,大大提高餐廳店主及客人的參與度,亦顧及不同國籍和年齡人士的需要。Ceci及Mirnaali指出,她們設計了一個手機應用程式,都可以鼓勵到人參與計劃的廚餘回收活動。應用程式有很多功能,例如語音文字轉換功能、文字放大功能讓長者容易閱讀,更可以轉換語言讓外籍人士也能明白使用。

雖然因疫情無法在九龍城直接與街坊交流收集意見,但社聯邀請區內四間社福機構協助,動員近百位居民參與網上社區測試,促進設計在社區落實之可行性。創新和社會責任需要從小培育,只要一些鼓勵和引導,年青人的無限想像很可能演化為實質計劃,造福社會。

短片製作:flui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