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由贫民窟,寮屋,临屋,香港走过不容易的房屋路,政府更于回归初期把公屋轮候目标订于平均三年,但因为2007年后开始减建公屋,恶劣住屋问题就陆续出现。

上届政府曾推出长远房屋策略咨询,其中一项重点课题是对应公屋轮候人数及时间愈来愈多及愈来愈长的情况,共议对策,强调觅地增建公屋,可惜事与愿违,公屋申请数目有增无减,现有超过27万宗,公屋轮候时间亦愈来愈长,目前就要等4.7年。

逾四年的等待,对基层劏房家庭是一种煎熬;儿童于恶劣环境下成长,缺乏读书做功课及活动空间,难免影响身心发展。再说,香港作为国际都会,每年人均本地生产总值34万元,而政府财政储备达9,700亿元,相对基层巿民的生活困境,实在是一大讽刺。

公屋轮屋时间冗长

觅地建屋困难,轮候公屋时间不断上升,如何在等待期间改善基层巿民生活变得重要,这也是民间推动过渡性房屋的原因。

我们由检讨公屋编配机制,研究重置租金管制,到社会房屋,当中经过重重探索,亦研究欧洲国家如荷兰、比利时等地的经验。结论是我们有需要推动发展由社会服务机构或社企营运的过渡性社会房屋,以及引入海外最新的预制组合屋技术,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加大力度增加社会房屋的数量。

共享房屋

早前公布的先导项目「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目的是释放社区内闲置或未有善用的住宅资源,尝试大规模地提供可负担的过渡性社会房屋。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构思如何利用闲置的市区熟地,利用预制组合屋技术,为有过渡住屋需要的基层提供相对适合而又可负担的过渡性住房。根据大学建筑学系学者、建筑师、测量师、工程师及规划师的意见,预制式组合屋这种建筑技术,在外国已日趋普及和受欢迎,由于产品的预计使用年期可长达50年,故已应用到兴建永久建筑物上。

除了兴建时间较传统建屋方法快速外,建筑过程对周遭环境破坏更少,例如用水方面就较香港常见的建屋方法大幅减少,另室内设施包括家俬厨房以至厕所都可在工场预先装配,连同组合屋运送到工地,省钱也省时。该类房屋在设计上也可拆卸、搬运及重组,可利用于作过渡性住宅之用。

组合屋同样要求宜居

为方便运输,预制组合屋的主要部件会设计成可以于公路运送的形状,再于工地按需要组合成不同面积的单位。由于部份该类组合屋的设计貌似货柜,令外界误以为利用旧货柜改装作住屋用途,其实我们研究的预制组合屋,在防火、防风、防噪音及环保方面均要符合香港法例的基本要求,制造商须具备相关生产经验和技术,及提供产品符合欧美国家要求的验测证书证明。另外我们正与来自建筑专业的义工团队研究,组合屋在室内温度控制、防止虫患、装拆过程如何减低建材损耗,以至室内设计等方面的规格,及组合屋在工地上不同的配置方法,务求符合基本宜居要求。

相比利用现有闲置住宅作过渡性社会房屋,利用市区闲置土地兴建预制组合屋项目,在单位数量上会更多及集中。荷兰的经验说明,若项目规模够大,部份单位也适宜预留作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设施及居民联谊活动之用,令入住的租客除了有过渡性安身之所外,也可以藉社区连结得到社区支援和服务去促进个人及家庭发展。

协助弱势家庭,从来都是争分夺秒工作。组合屋计划虽仍在探索阶段,但既然政府对计划没有既定立场,相关部门也开始研究法规拆墙松绑,如今必须加速进行。

(文章刊于2017年10月9日《HK01 – 01博评》)

 

组合屋亦会确保符合基本宜居要求,图为荷兰组合屋室内环境。
组合屋亦会确保符合基本宜居要求,图为荷兰组合屋室内环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