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的士高文化,你会联想到「怀旧本土嘢」,抑或富有年代感的霓虹灯、黑胶碟?

剧场艺术家出身的赖闪芳(闪闪),把的士高文化结合健康社区,策划「银龄的士高」。她提及灵感源自五、六年前接触有关「创意健康」的理念。继而启发她,在人口高龄化下,为基层长者提供更多元化活动,缓解高龄化衍生的医疗及照护需要。

 

创意健康定义:

o 具有改善健康与福祉的创意方法与活动

o 方法可能涉及以创意和创新方式对待医疗与照护服务

o 创意健康可应用于家庭、社区、文化、历史和建筑,以及医疗及公共卫生方面

 

「昔日七八十年代辉煌盛行的的士高文化,于2010年开始已经式微。而银发族正正处于他们的黄金年代,我们想将他们最『黄金的岁月』带回来。」

午间的士高( Noon Disco,简称 Noon-D)想法遇上设计思维,成为了项目雏形。

时光倒流90分钟

90分钟的午间「的士高」(Noon Disco),包括热身、教学到社交互动三部分。以怀旧歌曲作招徕,每次聚集最多七十位老友记,鼓励长者多社交之余,建立社区资本。

闪闪指,「六、七十岁初尝的士高文化大有人在。以往「落D」(去的士高)象征反叛,的士高属『飞仔』、『飞女』蒲点。」

「我们的市高,制造了一个缺口,令公众知道原来那个年代有很多很有趣的东西与知识。年轻长者展现自己的,可以是舞蹈、社交,又或单纯来听歌。部分退休长者觉得自己不再产出,不属于社会的一个部分。」而活动目标,正正希望令长者重拾自信,发现与相信自己的美丽之处。

对闪闪深刻的故事,是一位初老女儿带着八、九十岁父母参与的士高,爸爸坐着轮椅。当时三位于同一空间共聚天伦、享受舞蹈的画面-正好证明不需因为某个岁数、某种身体状况,被逼分开活动。

计划经历初创阶段后转型,「山中小市」透过不同基金资助,将活动扩展至不同社区,让更多长者受惠。目前已举行三十场的士高,服务约二千多位长者。

商界渴望以独特服务 惠及社区网络

计划能落地生根,扩展至不同社区,有赖于跨界协作。圣雅各布福群会鲗鱼涌海滨社区空间「舍区」项目总监雷子兴先生指,近年因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SG)等因素,商界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社区地方协作联系。「据过往经验,这里上班的人想认识社区历史,甚至参加公司附近的活动。他们希望延展关怀至周遭的社区邻里。」

与此同时,企业期望透过一些比较创新、特别方式服务社群。活动创始合作伙伴-「舍区」素来提供多元及创意主导的公众参与活动,主题涵盖社区营造、身心灵健康和永续生活,凝聚社区。「舍区」认为「银龄的士高」是促进东区长者社交的创新活动,而社区空间亦尽量还原的士高场景,令企业义工们尽情跟老人家共舞、交流。

追溯本土文化成跨代桥梁

银龄的士高联合策划及导师何静茹(Frankie)表示,活动导师的重要性,在于带动气氛和照顾参加者。年轻导师们透过找寻音乐的过程,了解以前的流行音乐类别、流行原因,以及使人随歌起舞之处。「过程中,其实年轻一辈都要学习,然后每一次排歌安排适合长者的流程,继而教导参加者。」

的士高主打即兴舞蹈,不限哈娑舞(Hustle)、霹雳舞 (Break Dance)、捷舞(Jive)等舞种。而 Frankie 设计课程时,亦不断思考用一些贴近生活的语言配合各舞蹈风格,令长者感受自己身体律动、认识新朋友,不再是单纯的「学跳舞 」。

艺术中自我觉察 :找寻最纯粹的幸福快乐

银龄的士高参加者 Linda,表示自己梦回年轻时精心打扮、去的士高跳舞的感觉,跟大家一起跳舞很开心。同时兼任义工的她,课堂中会鼓励一些较害羞参加者以身体表达自我。

另一参加者暨黑胶碟发烧友 Terry,对的士高文化甚有研究,因「银龄的士高」重新唤起兴趣。拥有舞蹈底子的他,是课堂上的「舞蹈担当」之一,更与参加者畅谈黑胶碟知识。

未来计划

「银龄的士高」项目目前以「社会企业+社福机构+专业团体」的模式运作,「我们很想寻找多些不同类型的合作,希望将来有多一些企业的支持,让社企带更多义工及长者一起跳舞,参与跨代共融的活动。」闪闪道。

团队现正积极研究如何接触更大的层面的长辈,也开始研究的士高快车-的士高外卖服务,打算日后到访不同院舍,进一层传递创意健康。他们期望项目在艺术层面外,于整个活动体验进一步带给长辈心灵或健康上的改善,巩固健康社区。

当银发族在闪烁灯光中重拾生命热情,「银龄的士高」不仅是怀旧派对,更示范了如何透过创意与协作,响应社会议题,提供充满可能性的解决方案 — 正如舞池中交错的光影,照亮每个世代都值得拥有的璀璨晚年。

下载电子版本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