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泥身后的「森林」,予人感觉 无比安舒,可以令人尽力呼吸, 找到可安歇之处。

要有效落实可持续发展,不单是政府、企业和相关界别的工作,个人也能参与其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3 提到「良好健康与福祉」,这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除了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心灵上也得支援。

事实上,香港人的心灵健康情况持续令人关注,开心指数跌破新低、精神健康仅仅合格、近9 成港人压力过大、每7 名市民就有1 人出现精神健康困扰。为改善心灵健康, 大家除向支持服务求助外,亦会寻找不同的「心灵鸡汤」, 可能是生活里看到的一幅图画,又或一段暖心文字。

患病反思生命意义

创作「白熊和男孩」的本地图文作家大泥(陈智华), 除藉笔下的治愈系图画和文字故事触动人的心灵,更希望藉围炉共聚机会,利用艺术为工具,陪伴有缘结连的人更明白自己,一同制造希望。

大泥2016 年确诊鼻咽癌,「你硬撑了很多东西,把很多事情压抑着,屈在心里没有处理,可能我的病都是这样屈出来」。病愈后,着力学习如何避开令自己生命无益的事情,「好似一些『坏了的人』,避开甚至del(删除)他; 我觉得生命好重要,条命没有了就没有了,人生的力量要留在可关心的人上面。」

这个关心别人意念也贯穿他的创作,早期画作在报章刊登,不时收到读者电邮,如有人会把自己失恋经历投射,看了画作而共鸣,即使他当初没有这个动机。后来他再思考创作初心,其实在创作「白熊和男孩」同时,也可能是在安慰自己寻找依赖,「我只不过画出一个我想象, 或者我希望有的世界,这只熊世界上可能是不存在。」

图画和文字故事触动心灵

虽然大泥坚拒说自己的画作可疗愈人心, 但确实藉他的作品,心灵受伤的人能得着鼓励安慰。这旅程的缘起要数回2006 年,他有机会进入大学课堂分享自己的「插画人生」,然后慢慢连结不同门户和窗口,开始跟不同组织机构合作,因此接触不同身、心灵和情绪上有需要的人。大泥不讳言, 自己患过癌症,康复后回看发现对医病时的情绪有很多体会,令他能更明暸一些病人和照顾者的情绪,「我想个天留番我条命,一定有原因的。」

及至近年,大泥又再发现身边朋友人到中年,需要面对很多问题,可能是事业开始不稳、需照顾小孩老人, 加上经历疫情及社会事件,就驱使他创作了一个「森林画作」,让读者有「唞气」的空间,比较觉得平和Peaceful。

另一方面,他也利用自己专长举办工作坊,如邀请同样患癌症的病人及其伴侣释放情绪;又跟医院合作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病人办活动,「可能透过一个很小的鼓励,一个很小的活动,原来都有其作用;如果能够做到一点东西, 能安慰或给身边的人少少开心和希望,其实已经很好。」

issue83_ebook_p5b
在创作中安慰自己,因而画出白熊,成可被依赖的角色。
issue83_ebook_p5c
大泥多年前的自画像,并说大家能从当中线条看出当事人的性格特征。
issue83_ebook_p5d
大泥创作的2024 年年历《hide & seek》,提醒大家可以「躲起来」, 休息够了才再出发「拥抱世界」。

投入精神健康工作

为何艺术创作可成为如此奇妙的工具?大泥说在绘画时或会把不好的情绪放在作品中,同时还隐含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他最爱在工作坊中着参加者绘出自画像, 当中的线条形像往往可反映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作品中搵到密码,令人面对自己,从而可释放自己。

「每个人都很渴望被明白,有人可以跟你沟通,但自己是否明白自己?只有明白自己,能跟自己相处, 就会学到如何爱自己, 爱真实的自己,人反而会变自在,因为你会原谅和体谅自己。」大泥虽一边解释这个自处领悟,同时也强调「孤单不好」,指自己早年画作角色会单独出现,但后期总是结伴现身。

同伴的陪伴扮演着一种「我在这里」般的依赖。踏入2024 年前, 大泥因身边朋友经历着极大创伤,至今一年未能走出黑洞,于是启发他创作由12 幅画作组成的年历,并以《hide & seek》作主题,「对方如果需要『匿埋』,不要紧,好好休息, 抖够了,才出来再拥抱世界;这个都是陪伴,去明白对方,大家留住条命,世界很大,当制造另外一些选择出来,就是制造了希望。」

他去年新开了工作室本有一连串计划想法,但终因健康理由令进度不似预期,大泥也在学习如何一步接一步,按自己节奏走2024 年的路,包括未来会跟社福机构及互助组织合作举办一些支持小组,亦计划设计一系列的小书本,以画作和文字盛载不同的主题。大泥说:「我想个天应该都是要我做这些事吧!」

issue83_ebook_p5e
大泥后期的画作中,角色总是结伴现身,因为他不要这个世界孤单,需要有同伴。

下载电子版本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