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十年跃进

發布日期: 2018-10-30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收拾旧物,找到十年前出版的《社企指南2008》,时光飞逝,还记得当年社联成立「社会企业商务中心」,提出关于社会企业的政策建议,当时莫说社会大众,政府、商界以至社福界对社企认识也不深。十年过后,社企的数目由最初约200间增长至今年逾650间,成为一个日渐壮大的界别。

我们常着眼于个别社企的社会效益,关注它能否利润与社会意义兼备。然而,对于社企界整体所创造的价值,却讨论不多。

社企带来的改变有三,首先是社会服务提供者更多元化。一直以来,本港的社会服务主要由政府及社福机构提供,随着社企界的出现,更多非受资助的机构、公司及个人参与其中。调查显示,营运社企的商业或非慈善机构由最初寥寥可数,到去年首次高于营运社企的慈善团体数目。这显示愈来愈多不同背景的人士参与社会服务的提供,而商界投资社企亦日趋普遍。

社企的定位亦有所转变,初年大家往往把它定位为「扶贫」措施,为弱势社群提供就业机会。现时社企的服务已涵盖房屋、社区发展、儿童、安老、环保等方面,对社会的影响已不限于防贫灭贫,更是以自负盈亏的创新模式改变社会各个面向。

例如一个叫「绿脚丫」的社企由一群有心的家长成立,透过亲子共读及各种活动,促进亲子关系,而阅读又可以提升儿童的语言、沟通、观察、联想等学习能力,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公民教育平台。

最后是对消费模式的影响。社企的出现令巿民不再只着眼于产品的价格,同时关心背后的意义。近年有关良心消费、责任采购的运动相继出现。

这股结集和发挥社会资本的营商模式,肯定会继续壮大。

想了解社企的最新发展,可于11月3及4日 (周六、日) 亲临荔枝角D2 Place一期参加「美好生活节」,体验由40多间社企透过唱作表演、互动游戏、多元工作坊、手作市集等活动,展示的各式「美好生活」方案。

(文章刊于2018年10月30日《AM730–蔡海伟网志》)

许多社会创业家将于本周末「美好生活节」举办活动。
许多社会创业家将于本周末「美好生活节」举办活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