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由2017年9月开始,为期三年的民间主导房屋试验。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社联)作为房屋中介平台,承租和翻新闲置住宅单位,邀请不同非政府机构参与,负责营运项目,并为社会房屋居民提供社会支援服务。「有赖社会上不少善心业主对『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的支持,我们衷心感谢他们的参与和鼓励。计划自开展至今,接获有意出租的住宅单位共有743个,提供超过500个单位给有需要的基层市民居住,现时超过1000人入住。」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陆志聪医生说。

根据社联「社会房屋共享计划」的社会影响评估,发现97.4%的住户表示满意计划,成效非常正面。基层街坊入住共享房屋前居住在不适切住房,人均居住面积只得62平方呎,入住后大幅上升93.5%,达至120呎,住屋质素得以改善。至于住屋开支方面,租金及水电费的中位数由$5380大幅下降31.2%,减至$3701,舒缓住屋开支压力。住户亦成功建立社区资本网络及邻里互助关系,例如:参与更多社区活动(+16.9%)、义务工作(+12.6%)及楼宇管理(+60.9%)。而95.9%受访居民表示在入住后认识了新朋友,街坊在彼此认识后,亦会主动关心邻居及对方需要,避免「被社区孤立」的情况。

推动社会房屋运动 成就香港民间社会房屋生态

「过了三年,我们累积经验,真的很多人,很多不同群体可以参与其中,不论是发展商、个别业主、政府部门、基金会、甚至商界朋友,可以和我们一起为基层市民提供适当的居住环境。我觉得已经推动社会动员,让这(社会房屋)运动继续走下去。」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说。

蔡海伟指,社联一开始订立目标,在数年时间内建立这个社会房屋生态圈,在营运「社会房屋共享计划」前,香港不是太多社福机构拥有营运社会房屋的经验,至今共有14间社福机构参与了计划,提供房屋单位及社会服务给有需要家庭,推动到邻里之间的关系,互相守望相助。机构也反映计划很有价值,非常实际及「好贴」地协助基层市民,机构亦觉得应该做得更多,除了14间机构参与外,有不少机构愿意再行多步,例如:一些机构自行兴建「组合社会房屋」,扩大本港整个社会房屋的供应,反映「社会房屋共享计划」有成效。再者,越来越多机构及有心人愿意参与投入整个社会房屋计划,对于不少市民轮候公屋,民间提供社会房屋的能力的确是大大提升。

「虽然做社会房屋共享计划是好辛劳的,不论是社联及营运机构的前线同工,都是花了很多努力,但见到街坊的改变,看见街坊的回应很正面,令我们都觉得十分值得,我们的计划协助了很多家庭,大家都觉得好感动好开心。」蔡海伟说。

标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