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界定「N无」

發布日期: 2018-03-06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政府上星期公布财政预算案,本年度预计录得破纪录的1380亿元盈余,而政府储备亦超过一万亿元。财政丰裕,政府在创新科技、医疗、社会福利及教育等不同政策范畴都投入不少新的资源,回应了不同界别的诉求,但市民最关注的是被批评为分配不均的五百多亿元派糖方案。

今届政府提出财政新思维,坚决不会全民派钱,只针对性地派糖。由于录得巨额盈余,所以在豁免薪俸税、利得税及差饷方面均有增加,基层市民及弱势社群亦可得到额外补贴。然而,当中亦有遗漏,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少市民因为未能受惠于这个派糖方案而深感不满。

为了回应社会的不满,政府计划通过关爱基金发放新一轮的N无津贴,而且会扩阔受惠对象,希望可以平息市民愤怒。

其实在2011年,当政府为每名18岁以上永久居民派发6000元的时候,关爱基金亦推出一个针对低收入家庭的新来港人士的津贴项目。当时受惠人数接近20万人,派发接近12亿元。关爱基金秘书处为此聘用短期员工,最高峰达160人,而行政开支总数约为2,200万元,约为津贴总额的1.6%,较其他津贴项目的5%为低。主要因为这属于一次性的纾困措施,政府没有对每一个申请人作出详细的经济审查,而是采纳一个由申请人自行作出声明的做法,再由秘书处就个别个案进行随机抽查。

过去几日,不同官员对如何扩阔受惠对象提出不同观点,例如可否包含收入不多的年青人、刚退休的人士及家庭主妇等,政府希望做到补漏拾遗,但这却有异于关爱基金一向以家庭收入作为申请资格的做法。

虽然政府近年推出的长者生活津贴及车船津贴交通津贴,亦有采用以个人收入为申请资格的做法,但如果政府希望今次N无津贴亦采纳相同做法,必须解释个中原因,并取得社会支持。

当然,官员还要说明政策逻辑,例如为何2011年全民派钱,但新来港人士的津贴只发给低收入家庭;今次政府强调不全民派钱,却考虑为所有低收入年青人提供津贴,而不考虑他们的家庭是否富裕,这是一个需要回应的问题。

(文章刊于2018年3月6日《AM730–蔡海伟网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