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港温度》

發布日期: 2022-12-28

《同行.港温度》

社会服务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的急速发展亦令社会服务起了新的面貌。由单纯的提供服务,到了现在社会服务的范畴已变得多元化,参与的持份者亦来自不同的界别。为了鼓励市民在不同领域发展及实践,社会服务机构亦跟不同的企业合作,提供创新服务。

适逢香港社会服务联会75周年,我们与香港电台联合制作八集纪录片《同行•港温度》,透过各种关乎你、关乎我、关乎大家、关乎社区的服务和活动,带大家认识不同的社会服务以及背后的种种故事,以初心将不同的人、社区、地方连结,成为彼此支持的力量,一同找回生活的温度。

每集主题包括:「职业培训」、「社区营造—东涌」、「共融乐团」、「拉近族群」、「照护食」、「自闭症社交机械人」、「企业社会责任」、「共创社会价值」

播映时间:2022年10月29日起,逢星期六,晚上7时30分,港台电视31 。

鸣谢机构、社企、公司及政府部门参与拍摄:

太古地产有限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 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 标记麻雀
心陶美术材料公司 香港共融乐团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邻舍辅导会
半闲山馆 香港明爱 街坊带路 凝动香港体育基金
巧佳小巴用品 香港盲人辅导会 传耆 赛马会「a家」乐龄科技教育及租赁服务
光华印务公司 香港红十字会 圣雅各布福群会 离岛妇联
卓思廊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 睿程有限公司 Fimmick Limited
松悦园 香港耀能协会 德和慈善基金 Wedo Global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 国际厨艺学院 / 中华厨艺学院 乐龄科技平台  

10月29日第一集《年轻的使命》
(主题:职业培训与抉择)

本港高龄人口不断快速增长,安老服务业急需新血加入,而同时间亦提供了不少极具发展潜力的事业机会,吸引年轻人入行。

有年青人参加护理服务培训计划,以护理员的身份加入安老院舍,及后晋升更高级、要求更高的保健员,认为保健员的工作,远比想象中更有挑战性及成功感,同时也提供了稳定收入。

亦有年青人选择成为乐龄科技应用指导员,掌握乐龄科技的发展趋势,与职业治疗师、社工、护士等合作无间,向长者、残疾人士和照顾者推广乐龄科技,为租用器具的长者,提供由租用前上门评估至租用期间持续跟进的一站式服务,协助他们居家安老。

年轻人投身安老服务业,最难得是与老友记的相处中,经历世事无常,丰富了人生经验。展望将来,有人视安老服务工作为长远事业,也有人希望累积经验后,抽空进修医护专业,为日后事业发展铺路。他们都说,投身安老服务业,扩阔了他们的视野和能力,是一个有眼光的职业抉择。


11月5日第二集《东涌日和》
(主题:社区营造—东涌)

社区的硬件设施固然要政府投资,但软件往往可以通过居民参与,共同建设出来的。东涌作为新市镇,全区只有四个公共屋邨。人口虽然算不上密集,但居民之间绝不疏离,凝聚力很强。资深义工阿君多年来参与不同服务,对区内的人事及景色充满热爱及欣赏之情。年轻的阿琛则对自己居住的环境很有归属感,希望透过代表屋邨参赛,证明东涌区的篮球员也有一定实力。

通过这些「东涌人」的努力,能否营造一个让他们引以为傲、互信互助的社区关系?


11月19日第三集《融异不容易》
(主题:拉近族群)

根据统计处2021年的数据,全港大约有27万少数族裔人士,占总人口大约百分之四, 当中不少家庭扎根香港超过半个世纪。但由于族群的文化、用语习惯,以致不少南亚裔青少年在学习中文时遇到困难,影响他们融入主流社会。

三位巴基斯坦人士 ; 两位年青人及一位来港定居四十年的中年人,明白中文对于在港生活的重要性,三人努力不懈学习中文,并任职于关注少数族人的机构,除了为自己的族群提供生活及学习支持,亦向外界介绍本身文化的特点,从而促进共融,拉近文化差异。


11月26日第四集《梦想无界限》
(主题:共融乐团)

每个人心底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残疾朋友也不例外。只有一只手的阿富,以及患有两种罕见病的Iris,突破身体上的限制,坚持演奏音乐。患有自闭症和轻度智障的Chris,社交能力比较弱,音乐却是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音乐对他们来说不只是兴趣,更是一份满满的正能量。他们爱音乐之余,亦希望找到一个属于他们的舞台 ,让他们追逐梦想。

香港共融乐团为支持残疾人士音乐发展而成立,提供一个让他们展示音乐才华的平台。乐团由一群热爱音乐的残疾和健全人士所组成,透过音乐交流,宣扬共融理念,并且合力在舞台上演奏,让观众有机会欣赏他们的演出。阿富、Iris、Chris是乐团中的成员,他们是怎样克服困难,追寻心底里的演奏梦?他们在这个音乐平台之上,又有何启发与得着?


12月3日第五集《1+1=∞》
(主题:创造共享价值)

假如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就是将一元捐放进有需要的人的口袋,那「创造共享价值」(CSV),就是与受众一同努力,把那一元变成更多的资源,让更多人受惠。近年本地开始有不少有心人,以CSV的营运模式创业,希望在赚取利润同时为社会解决问题,并与不同群体共创、共赢和共享。

五年前,Joyce 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公司的老板以CSV模式,在公司旗下成立一间社企,为保育香港消失中的手艺出一分力。她出心出力经营数载,在凡事是利益为先的商业世界,能否找到生存的狭缝?

Kadri 与母亲姜太都在服装界工作,在偶然的机会下,她们接触到为病患或康复者而设的多功能衣物,发觉社会上这类衣物的选择太少,而且未能照顾使用者的心理需要,但要填补这个社会上的缺口,在香港成立一间小型制衣厂,谈何容易?

「创造共享价值」并不是以慈善方式营运,企业需要自负盈亏。在追求盈利,与推动社会和环境进步之间,又要如何取得平衡?


所谓「民以食为天」,美食会带给人不同的喜悦,吃得开心,就会觉得幸福了! 但当人因为年老,或有残障的关系,吞咽机能有困难,不能进食正常的餐膳,需要安排食用糊餐作替代时,往往因为糊餐味道,卖相欠佳,影响到进食者的食欲,甚至健康及情緖。

近年,社会人士积极改善院舍及家居服务的菜谱及制作方法,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更推动「照护食」,透过「食得喜」乐龄美食烹饪大赛,让参加者可就「软餐」从食物制作,配搭,味道,营养等方面互相分享经验,提供意见及引起大家关注。

节目中,透过两位曾参加比赛的人物角色,一位是厨新新丁—-陈梓君,及安老院舍总厨—-邱嘉良师傅,分享他们对「照护食」的认识,及他们在安老院舍的服务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及体会。


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小孩,表达和社交能力都比较弱,他们大多不懂得如何融入群体生活,甚至被人排挤。作为家长,不单会担忧他们的成长,更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苏咏芝教授开展一项社交机械人计划,名为「机哥伴小星」,导师运用社交机械人及相关训练,协助提升小孩的社交能力,此计划现以社会企业形式续步向社区扩展。苏教授为何选择开展与自闭症相关的服务?导师们又如何陪伴小孩走过这一段成长路?

12月24日 第八集《社区企划》
(主题:企业社会责任)

近年愈来愈多私人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加入经营理念内,意思是一间企业在经营时,除了考虑如何赚钱获利,还要顾及其他持份者包括员工、消费者、社区以及环境的利益,达致取诸社会、回馈社会,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可以是保育区内建筑物,可以是关注被忽略的贫苦老幼,甚至小至只是光顾一间老店、回收一件垃圾,当中需要靠不同的社会企业和私人企业推动。

Luke五、六年前创办了一个主打社区文化导赏的社会企业,希望透过导赏及其他教育活动,营造一个以街坊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社区;Serena大学毕业进入一间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工作,负责向员工和旗下租户策划推广环保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相关项目。

他们一个由社企开始、一个由企业出发,但同样怀着对未来社区的热情和愿景,改善及推动社区发展,而正身处于社区的你,也许是时候想想怎样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出一分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