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社合作 改善两大基层问题

發布日期: 2022-06-24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
社联行政总裁
蔡海伟先生

经过社福界和政府大力推动,过渡性房屋逐渐百花齐放,未来再有万多个单位推出,帮助基层巿民改善住屋环境。

过渡性房屋的一大特点,是多由社福机构或社企营办,故不单能纾缓基层住屋问题,更是一个包揽不同民生服务的网络和载体,可为居民提供度身订造的服务,如建立小区网络、就业配对、提升生活技能,以至支持家庭及儿童在学习上的需要等,而最近也有项目把基层医疗服务与过渡性房屋连结。

社联的第二个「组合社会房屋」、于今年2月入伙的钦州街项目「昌新一号」,住户以前长居劏房、生活在狭窄斗室,孤立无援,并承受不同的生活压力,以致身心或有隐疾。故此,我们联同「昌新一号」的营运机构圣雅各布福群会、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及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等医护机构合作,在这个项目推行「住屋基层健康平台」,透过小区工作将基层医疗实践带入屋。

那打素护理学院以问卷调查方式、运用新科技(例如以人工智能分析眼底照的微丝血管),以及由护理人员亲身为居民评估健康状况,从而知悉他们的疾病风险。而圣雅各布福群会则策划活动,在地区康健中心支持配合下,协助居民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管理好身体和精神健康。此外,中大的研究团队将尝试培训过渡性房屋的社工、活动助理或街坊领袖,共同跟进居民的健康习惯。

这种「医社合作」方式,有助推动预防性的基层医疗服务,也可扩展至其他住屋类型,让基层健康工作更落地、接触更多街坊。

笔者建议,政府可扩大「健康护理及促进基金」范围,在各区的地区康健中心预留拨款金额,让地区团体向康健中心申请推行有创意的健康活动,又或运用先进医疗科技为居民进行身心健康评估。同时,也可在各区建立社房健康团队,训练健康导师,除可更有效将基层健康服务带入居民生活中,也有助建立小区资本、推动小区复元。

文章刊于2022年6月24日《Recruit – 蔡海伟专栏》

医社合作 改善两大基层问题
医社合作 改善两大基层问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