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的三个问题

發布日期: 2019-06-25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
社联行政总裁
蔡海伟先生

有法律学者形容逃犯修订条例的风波是一场完全不必要和可避免的完美风暴。经历两次百万市民上街、612警民冲突及621围堵警察总部,事件仍未得以解决。政府思考如何平息风波之时,须三思其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回应市民诉求。笔者提出三个问题。

  1. 为何政府未能掌握民意,施政背离民意?

除了这次修例风波,过去两年较大争议的政策还包括:胎死腹中的三隧分流方案、建制泛民反对调高长者综援年龄政策,以及争议不断的四千元计划。

过去几届政府均透过中央政策组进行民调,掌握民意,虽然效果如何市民未能得知,但今届政府将中策组改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那么政府究竟是透过甚么渠道了解民意?现时三层议会均由亲建制政党垄断,缺乏制衡,这又能否真正反映民意?行政会议是特首智囊,以往成员都是各个界别的精英,但近年却加入多个亲建制政党的代表,他们的角色是反映民意或是为政府在立法会「箍票」?

  1. 政府施政为何多次激发民愤,尤其令年轻人失望?

特首在6月18日的记者会特别向参与和平集会游行的年轻人说:「我知道你们希望你们的特首是一个懂得聆听、尊重、关心年轻人的特首。」笔者不怀疑特首关心年轻人,亦愿意透过「与青年同行」等计划接触年轻人,但特首以至问责团队也应思考为何年轻人及普罗大众会觉得他们的意见不受政府尊重?这几天多位问责官员都强调要以谦卑的态度聆听大家的意见,政府如何真正做到?政府如何真的放下身段与市民同行?

  1. 为何市民愈来愈不信任警方?

去年香港的罪案数字是回归以来最低,香港亦是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市民理应感谢警方的努力,为何民调结果却相反?在日常生活中,警察维持治安,协助有困难的市民,亦经常获得传媒报道及赞赏。但近年警方处理多场大型示威却往往受到非议,被批评为使用过度武力,伤及和平示威的市民及记者,这些事例往往受到传媒大幅报导,在社交媒体广泛流传。

如今警方应全面检讨处理大型示威及警民冲突的策略。另一方面,大家对现时处理投诉警方的机制缺乏信心显然而见,故政府亦要认真检视机制,同时立即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跟进过去两星期的多次警民冲突事件,并提出改善建议,才有望重建警民互信。

文章刊于2019年6月25日《AM730–蔡海伟网志》

逃犯修订条例风波未了。
逃犯修订条例风波未了。
标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