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的调查

發布日期: 2018-02-13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香港社会工作者总工会日前公布调查,指部分资助机构出现不同程度及类型的账目混乱情况。本来业界同工,以至公众关注机构营运无可厚非,终归这涉及公帑运用,机构亦有责任提供适当的透明度和问责。但对于一知半解的推论,就必须切实澄清。

社总点名批评几个机构的「杂项费用」过高,「令人怀疑会否涉及将公帑使用于非资助项目」,其中指香港游乐场协会的「杂项费用」达九百三十多万元,直指根据咨询会计师意见,这占「其他开支」和「总营运开支」的比例过高。

香港游乐场协会随即发表声明,清楚指出杂项开支实质是辖下受社署资助青少年服务单位所举办兴趣班开支的「导师费用」,这些导师费用乃全数与服务使用者有关。再者,将导师费用列入杂项开支是该会二十多年来的入账方法,亦一向跟从社署指引填交财务报告,并由核数师核实,从未被质疑及被指违规。该会亦积极开拓非资助服务,如场馆、体育、社企等,近十年的非资助收益一直在补贴整笔拨款的不足。

游乐场协会的回应,简单直接驳斥社总调查结论的谬误。其实,坊间有不同的会计及入账方式,不能一概而论,最有效的查证疑团的方法是先向机构求证,才作出判断,可惜工会却遗漏重要程序。

今天巿民对服务和管理上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构管治总有改进空间,不能裹足不前,也必须接受公众监察,而社联也在致力提升机构管治。不过,如能在发布相关调查前多下求证功夫,许多因沟通不足而产生的误解都能避免,也不致影响公众对社福界的信心。

笔者明白,部分工会及前线社工对整笔拨款制度不满,对机构管理层缺乏信任,所以希望藉不同途径施加压力。然而,如果因为不满而作出片面的推断,又是否负责任的行为?市民因为一些错误的批评,而对社福机构产生负面的印象,失却信心,对社工日后推展服务又有何影响?

整笔拨款制度推行十七年,终于等到一次全面检讨的机会,大家放下不必要的怀疑及猜度,以理性及互信的态度,推动建立一个合适,才能令得到保障服务使用者的资助制度。

(文章刊于2018年2月13日《AM730–蔡海伟网志》)

整笔拨款制度的检讨,需要理性及互信的态度(资料图片)
整笔拨款制度的检讨,需要理性及互信的态度(资料图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