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海伟先生
有研究指每七名市民就有一人出现精神健康困扰,而开心指数亦跌破新低,情况令人担忧,除了社会服务和医疗服务上提供适切支持,许多有心人也在参与精神健康工作。因此,在下月初举办的「S+高峰会暨博览」,我们除了有研讨会探讨青少年精神健康课题,亦邀请了创作「白熊和男孩」的本地图文作家「大泥」带领艺术工作坊,让参加者探索自己内心世界和更多可能性。
同事们早前与大泥谈及精神健康工作,他不时收到读者电邮,例如有人会把自己失恋经历投射,看了画作而产生共鸣,即使他当初未必有这个动机。后来他再思考创作初心,在创作「白熊和男孩」时,也可能是在安慰自己寻找依赖。
大泥说在绘画时或会把不好的情绪放在作品中,同时还隐含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他最爱在工作坊中请参加者绘出自画像,当中的线条形像往往可反映当事人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作品中找到密码,令人面对自己,从而可释放自己。
他于2016年确诊鼻咽癌,病愈后着力学习如何避开令自己生命无益的事情,把人生的力量留及关心的人。大泥坦言,自己患过癌症,康复后回看医病时的情绪有很多体会,令他能更明了一些病人和照顾者的情绪。
除借着笔下的治愈系图画和文字故事触动人心,大泥也利用自己专长举办工作坊,如邀请同样患癌症的病人及其伴侣释放情绪;跟医院合作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病人办活动;也到大专院校、中小学从事插图、生命及情绪教育工作。
他说:「一个很小的鼓励,一个很小的活动,原来都有其作用;如果能够做到一点东西,能安慰或给身边的人少少开心和希望,其实已经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