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换宿

發布日期: 2019-03-19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

「共居」概念早在外国推行,透过与其他家庭共住,建立互助小社群;由救世军营运土瓜湾下乡道「住+」社会房屋,再加入「打工换宿」的元素,为苦恼居住问题的年青人带来一个新选择。

「住+」项目让基层家庭和年青人共居,彼此照应,各自发挥所长,让大家居住的地方更美好。所谓「打工」并不是体力或思想上的劳动,而是鼓励入住青年加入房屋管理团队,共同为自己居住的这个空间构思新意念,例如想办法改善楼梯的环境和走廊卫生、为单位加装清晰的门牌号码等;同住基层家庭亦乐于贡献所长,简单如为青年煮饭、一起用膳,互相照应、互相关怀。

22岁在学的阿元曾因家庭问题入住青年宿舍,每人只有一个床位,没有私人空间,室友间磨擦甚多;及后要搬出自立,小小劏房租金6,000元令半工读的他感到非常吃力,幸遇上「住+」项目和同住的好家庭。单亲家庭阿芳与15 岁儿子就是阿元的好室友,阿芳会运用主妇妙计好好打理家居,阿元和阿芳儿子亦相当夹得来。没有血缘的两个家庭,也有一种如家人般的温暖关怀,不再是各自关上房门,大家都变得更开朗。

每次见到居于共享房屋的街坊的转变,都会感觉欣慰,也要多谢营运机构与我们一起打拼。

政府八年前推出青年宿舍的概念,可惜至此仍然「只闻楼梯响」,第一个项目在今年下半年才完成。期望将来青年宿舍在住房以外引入更多社会元素,令入住的青年不单享有低廉的租金,更可促进他们个人的成长及对社会的关怀。

 

(文章刊于2019年3月19日《AM730–蔡海伟网志》)

过往阿元在青年宿舍没有私人空间,现在有了自己的房间,终于可以花心思布置。
过往阿元在青年宿舍没有私人空间,现在有了自己的房间,终于可以花心思布置。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