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宜女士
本港过渡性房屋近年发展迅速,其提供多元服务的模式也被「简约公屋」采纳。这类兼顾住屋、社会服务及社区发展的社会房屋,还有无限可能,不同国家及地区也在发展各类社会房屋项目,社联早前联同本地从事社会房屋项目标机构同工参与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国际社会房屋节 2025」,互相交流经验和学习。
欧洲的社会房屋跟本港的过渡性房屋有根本性的不同。欧洲社会房屋大多为终身居住,房屋相对较为永久,建造亦比较耐用。近年更多在建屋及营运的过程中提倡环保,在提供住屋的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在爱尔兰,社会房屋是由认可房屋机构 (AHBs) 建造及营运,大多为独立非政府机构,得到政府认证及资助,同时亦可以向欧盟欧洲投资银行借贷建屋。他们主力协助各地市政府建屋,市政府则负责统合轮候名单,编配合适单位予不同申请住户。而当地的私人发展商在建造时,亦会拨出部分单位作社会房屋之用,并由AHB 营运。
考察团成员参观由Fold Housing营办的长者社会房屋项目,位处都柏林第8区的 New Dolphin Park,大部份住户为区内的长者。这里在六七十年代曾是一个大型住宅区,很多家庭在国家住宅中茁壮成长。然而社区日益衰落,国家住宅在缺乏管理之下,曾经的安乐窝也成为隐患。
当地营运团队为了加强支持长者建立自主及互助生活的居住环境,于是改造国宅,利用走廊及公共空间,为长者们建造可以碰面、交谈的地方。屋内亦运用通用设计原则,让住户更容易使用空间。他们亦在外墙,涂上柔和及有活力的配色,并使用部分地方开设咖啡室,长者及区内居民都可以在这里用餐,令附近居民也可以参与其中,实现自主共融的生活区。
本港正在经历人口高龄化,这些经验或有助我们建构长者友善的住屋计划。下星期再分享爱尔兰的社区营造项目。
文章刊于2025年8月10日《AM730 – 陈文宜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