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联辖下的社会企业商务中心最近出版《社企指南2017》,截至2016年年底,全港有610间社会企业单位,比去年上升6.3%。
社会企业商务中心主管谭颖茜表示,社企数目持续增长,并循多元化发展。除了行业上的多元,亦有各类专业人士的加入,如建筑师、医生及学者等,将技术、科技或知识透过营运社会企业的模式转移至公众。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营运的社会企业「语桥社会资源有限公司」(语桥社资),便是一个好例子。
语桥社资由中大「可持续知识转移项目基金」和政府「社创基金」拨款支持成立。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邓慧兰表示,成立社企是一个好方法让学术研究成果带入社区。她说:「我们所获的捐款或是研究基金完结后,很多时候意味我们的工作亦要完结,但有些事是社会很有需要,不可就此停止,所以要想别的方式让事情延续下去,成立社企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中大的手语双语共融教育计划已发展逾10年,以研究数据佐证,推广手语和口语并重的学习环境有助儿童发展,而且对健听和听障小朋友同样有效。健听小朋友学习手语,能够帮助小朋友记得新的概念与词汇。
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教学研究员、语桥社资健听导师苏佩诗表示,曾教导健听幼儿学习手语,到幼儿一岁半时,口中描述巴士是「车车」,但同时做了巴士的手语,「其实小朋友知道这是巴士,但由于口语发展未成熟,说不出『巴士』。如果健听小朋友未有学习手语,我们未必知道他的发展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