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食」飯局

基於人口高齡化,因年紀老邁及各種病患而引致吞嚥困難的患者將會越來越多,社聯早前發表《照護食標準指引》,按食物及飲品的狀態、軟硬程度和黏稠度劃分為九個等級,讓照顧者和餐飲供應方能夠有統一的參考標準以烹調膳食,令吞嚥困難患者有更多飲食選擇。 這項工作的成功關鍵在於將《照護食標準指引》落地使用和帶進社區,而醫院和院舍更是非常重要的持份者。要讓業界理解這套標準,親身體驗是最佳方法,是故近日開始相約醫護及照顧專業的友好來個「照護食」飯局。 這天由社企餐廳銀杏時光按照《照護食標準指引》烹調幾款菜式及甜品,聽聞薑汁芝麻湯圓十分受長者歡迎,因原形的軟硬黏稠度不甚適合吞嚥困難患者,但改變形態後則可安心享用,而薑汁也加了凝固劑,防止長者嗆到。值得一提前菜的鮑魚撻,屬於第四等級近似糊狀,其實是一間健康食品生產商的出品,只要翻熱便可,十分便利。 席間彼此討論如何為醫院病人和院舍長者提供合適膳食,統一的照護食標準能否給予更多選擇,以至執行方面必須注意的事項,這有助進一步推動廣泛採用這套標準。 期望「照護食」更加普及,社區方面或可由基層醫療和健康教育入手,不單讓公眾了解更多有關吞嚥困難的問題及透過「照護食」應對不同的膳食需要,而餐廳也可以提供「照護食」餐單,讓有需要的人士可以與親朋好友一同外出用餐,共享相聚美食之樂。 文章刊於2023年7月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西班牙薯仔蛋批 @ 照護食廚房

         父親節就嚟到啦 - 有冇諗過透過烹調美食令爸爸感受你嘅愛意呢? 近日我哋就請到照護食星級名廚 — John Rocha鹹蝦燦,嚟教大家整西班牙薯仔蛋批,呢款等級7EC嘅菜式質地軟腍,容易咀嚼,啱晒有吞嚥困難或者唔鐘意𡁻硬身食物嘅屋企人!呢款菜式既輕鬆易煮又吸引,大家可以嘗試製作照護食比家中摯親,一家人圍埋一齊聚餐享受美食佳餚帶嚟嘅樂趣! 社聯亦喺照護食網站推出咗唔同等級嘅照護食烹調示範影片,等大家跟住自己嘅喜好/需要選擇適合嘅餐點,令吞嚥困難人士都可以大飽口福! 「照護食」烹調示範及測試應用短片連結 https://bit.ly/3V1HM2l 最新消息歡迎留意我哋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emart.fans 或 網站 www.carefood.org.hk ...

香港《照護食標準指引》面世 言語治療師:有共同「言語」助到業界及吞嚥困難人士

香港步入高齡化社會,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到2040年3成以上人口是65歲或以上長者,而年屆85歲或以上的長者將由現時不足25萬倍增至超過50萬。由此預視,因年紀老邁及各種病患而引致吞嚥困難的患者數目亦將逐漸上升,如何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 過去香港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市場上不同機構、院舍及產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各有應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於 2019 年進行「照護食的使用現況及需求調查」,院舍員工及家居照顧者均認為有更清晰的「照護食」標準及指引十分重要,例如:食物的軟硬度及營養成分,以便選擇合適的「照護食」食品;亦有超過六成照顧者希望改善食物質素,但不懂相關技巧。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照顧者譚女士說:「因為媽媽少了一些門牙及大牙,咀嚼方面會出現困難,她還有認知障礙,可能忘記了自己的能力,吞食物時可能會嗆到。她嗆到,最嚴重的時候可能會不停咳嗽,咳到臉紅,我會擔心她出現問題。我會盡量將食物煮軟一些,煮食之前會盡量將食物切碎,所以會花較多煮食時間。她進食時,稍為不留神,可能夾了一些較為硬或者太「大嚿」的食物,可能會咬崩牙齒。她崩牙的時候都會比較擔心,擔心她不吐牙齒出來,也會擔心她會哽到。」 有見及此,社聯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在策略夥伴嘉里集團的贊助下,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詞彙描述,制訂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同時附加本地照護食菜式的烹調方法給各界參考,供家庭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基本膳食需要。 譚女士表示,未有《照護食標準指引》之前,她不清楚如何量度食物是否夠軟,有時媽媽進食時間比較長,有時會吐食物出來,下次她便會再煮軟一些,或者體積再細小一些。有指引之後,她會放心一些,懂得衡量食物的軟硬大細,在媽媽進食之前已經測試到是否適合媽媽進食,不用在媽媽進食時嘗試,減低媽媽嗆到的風險。 言語治療師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高級研究助理鄧浩樺說:「在言語治療師之間,最重要的是有一種共通語言,不單止言語治療師,甚至乎家人及患者。因為沒有指引之前,我們會提及碎餐,在家人、患者及及言語治療師之間,到底碎餐有幾碎呢,因為大家心目中的『碎』已經有不同,甚至乎要他們量度時,都沒有簡單的方法及簡單的工具協助他們,我們很多時會見到照顧者未必會去做那件事。所以我們因為沒有共同語言,可能會有不相同的地方,對患者來說會出現壞處。照顧者學懂應用指引,方便家人的日常照顧工作,好倚賴家人作為言語治療師的角色,協助患者檢查食物,發揮日常監察的作用。」 根據《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物及飲品的狀態劃分為9個等級,例如稀薄如水為0級,細碎及濕軟為5級,至於7級則為食物原狀。一般個人照顧者或院舍人員可以用餐叉、餐匙及針筒測試食物和飲品的形態;至於食品生產商則可使用特定測試儀器取得科學化數據,以更精準地生產「照護食」食品和飲品。《指引》亦詳列烹飪要訣、營養要素,以及45種本地常見食材及17款菜式的烹調示範及測試應用實例。 《照護食標準指引》為「照護食」使用者、照顧者、治療師、院舍、食品生產商等不同界別的人士在製作及購買「照護食」產品時提供參考依據。在照顧層面,指引讓使用者和照顧者可以掌握具體及實用資訊,有助選購合適的「照護食」產品,改善及配合復康情況。在服務層面,食品生產商可視指引為參考藍本,生產標準化的「照護食」產品,從而拓展市場,增加供應。 「照護食」網站 https://www.carefood.org.hk/ ...

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膳食需要

許多照顧者都有相同經歷,家人失去食趣,這可能不僅是膳食味道和外觀問題,也可能是無法吞嚥,就是已診斷患有吞嚥困難,每天為家人烹調膳食時,總有許多疑問,例如食物煮得夠軟嗎?切得夠小嗎?營養足夠嗎?嗆到什麼辦? 這種情況將會越來越多,皆因本港已步入高齡社會,十多年後有三成以上人口是65歲或以上的長者,而年屆85歲或以上的長者將由現時不足25萬人,倍增至超過50萬人。由此預視,因年紀老邁及各種病患而引致吞嚥困難的患者數目亦將逐漸上升,如何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 為向照顧者及相關行業提供統一標準,社聯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物及飲品的狀態劃分為9個等級,例如稀薄如水為0級,細碎及濕軟為5級,至於7級則為食物原狀。 一般個人照顧者或院舍人員可以用餐叉、餐匙及針筒測試食物和飲品的形態;至於食品生產商則可使用特定測試儀器取得科學化數據,以更精準地生產「照護食」食品和飲品。 有別於坊間常聽到的軟餐、碎餐或糊餐,「照護食」包含不同形態的食物,透過各種烹調及處理方法,調整食物的形態、軟硬程度、黏稠度和飲品的稀稠度,以更精準地配合不同程度吞嚥及咀嚼困難人士的需要。 今後還有賴政府,不同專業及相關飲食行業推動「照護食」發展,不單讓大眾更了解製作及簡易測試方法,還得擴大食品供應,將「照護食」帶進社區,讓吞嚥困難人士有更多餐飲選擇。 文章刊於2023年5月10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社聯制訂全港首份「照護食標準指引」

社聯制訂全港首份「照護食標準指引」 食品及飲品形態劃分等級 解決吞嚥困難人士及照顧者的切身需要 【新聞稿2023年5月9日】香港步入高齡化社會,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到2040年3成以上人口是65歲或以上長者,而年屆85歲或以上的長者將由現時不足25萬倍增至超過50萬。由此預視,因年紀老邁及各種病患而引致吞嚥困難的患者數目亦將逐漸上升,如何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 過去香港沒有統一的「照護食」標準,市場上不同機構、院舍及產品供應商各有準則,各有應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於 2019 年進行「照護食的使用現況及需求調查」,院舍員工及家居照顧者均認為有更清晰的「照護食」標準及指引十分重要,例如:食物的軟硬度及營養成分,以便選擇合適的「照護食」食品;亦有超過六成照顧者希望改善食物質素,但不懂相關技巧。 有見及此,社聯與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合作,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在策略夥伴嘉里集團的贊助下,配合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的詞彙描述,制定一套統一、清晰及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同時附加本地照護食菜式的烹調方法給各界參考,供家庭照顧者及不同專業人士使用,滿足吞嚥困難人士的基本膳食需要。 今日社聯假社企餐廳「銀杏時光」發布《照護食標準指引》,簡介指引內容、適用方法,及邀請出席者試食根據指引製作的菜式。出席發布會的嘉賓包括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狄志遠博士、立法會議員(醫療衞生界)林哲玄醫生、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社聯「照護食」專責小組主席兼香港中文大學家族企業研究中心和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榮休教授關海山教授、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嚥研究所所長暨副教授陳文琪博士,以及嘉里控股有限公司社區投資及員工參與高級經理李培德先生。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表示:「『照護食』包含不同形態的食物,透過各種烹調及處理方法,調整食物的形態、軟硬程度、黏稠度和飲品的『杰』度,以更精準地配合不同程度吞嚥及咀嚼困難人士的需要。把食物做得安全又好吃,讓患者有尊嚴地重拾進食的樂趣,改善生活質素,正是『照護食』的意義。期待透過指引能推動業界發展,擴大供應,並令大眾更了解『照護食』,掌握製作及簡易測試方法。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聯繫各界,同行共創,將『照護食』帶入社區。」 根據《照護食標準指引》,將食物及飲品的狀態劃分為9個等級,例如稀薄如水為0級,細碎及濕軟為5級,至於7級則為食物原狀。一般個人照顧者或院舍人員可以用餐叉、餐匙及針筒測試食物和飲品的形態;至於食品生產商則可使用特定測試儀器取得科學化數據,以更精準地生產「照護食」食品和飲品。《指引》亦詳列烹飪要訣、營養要素,以及45種本地常見食材及17款菜式的烹調示範及測試應用實例。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嚥研究所所長暨副教授陳文琪博士:「吞嚥困難人士和照顧者往往在準備飲食時感到迷惘,擔心是否安全及合乎規格。是次指引能讓大眾了解『照護食』的不同等級與自身吞嚥困難狀況的關係、學習如何測試『照護食』,不同持份者能一起創造更多姿多彩、更安全、更專業的『照護食』給吞嚥困難人士享用。」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關海山教授:「食品科學技術可用於測量食品質地,為食品質地加入客觀量度和把文字描述標準量化,可讓商界以統一標準製作食品,令用家清晰地分辨每個等級的食物,期望『照護食』的開發更趨多元化,讓吞嚥困難人士有更多選擇。」 《照護食標準指引》為「照護食」使用者、照顧者、治療師、院舍、食品生產商等不同界別的人士在製作及購買「照護食」產品時提供參考依據。在照顧層面,指引讓使用者和照顧者可以掌握具體及實用資訊,有助選購合適的「照護食」產品,改善及配合復康情況。在服務層面,食品生產商可視指引為參考藍本,生產標準化的「照護食」產品,從而拓展市場,增加供應。 為推廣「照護食」,社聯倡議:  政府、公營機構及專業組織採納及推廣《照護食標準指引》 期望政府及公營機構:包括醫務衞生局、社會福利署及醫院管理局能採納及推廣《照護食標準指引》,並透過其轄下單位向服務使用者及其照顧者介紹《指引》,讓他們了解烹調「照護食」及測試食物等級的方法,支援他們的飲食及健康需要。舉例,地區康健中心可以向其會員及照顧者介紹「照護食」及製作方法,安老及復康服務單位可採用《指引》的標準為有需要的服務使用者提供食物,而醫院管理局可根據《照護食標準指引》更新「食物指引」,並向離院病人介紹《指引》。同時,鼓勵專業團體,如言語治療師、醫護人員或飲食業的組織,以至及相關培訓院校進一步採用《指引》,使其成員或學員得以掌握和使用。 增加培訓及提高公眾對吞嚥困難及「照護食」的認知 政府增撥資源為前線員工進行培訓,包括社福同工、院舍護理員、營養師、廚師等相關專業人士;並且進行公眾教育,透過社區服務單位讓公眾認識吞嚥困難問題及「照護食」,讓社區上的吞嚥困難人士及其照顧者都能掌握烹調、餵食和測試技巧。  加強為潛在吞嚥困難人士進行檢測 提供資助讓有需要的人士更快更易地診斷不同程度的吞嚥問題,例如接受言語治療師的評估,從而擬定合適的治療和跟進日常膳食的方案,改善生活質素。  -- 完--  下載研究簡報、新聞稿、照護食標準指引、「照護食」烹調示範及測試應用短片、個案分享背景,及記者會圖片  https://bit.ly/2023_CareFood 傳媒查詢 張展興先生 社聯共創 – 點子匯經理 Tel: 2876 2442 E-mail: [email protected] 楊德威先生 社聯企業傳訊主任 Tel: 2876 2474 E-mail: [email protected]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