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availab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疫情下弱勢社群收入大減 社聯倡失業援助金制度

持續多月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打擊社會民生,防疫物資更一度出現短缺,弱勢社群面對的處境尤其艱難。  社聯於3月10日至31日期間進行「疫情下弱勢社群的生活狀況調查」,透過機構會員的服務單位,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5,918名不同服務的使用者,了解他們在「就業」、「子女照顧或學習」、「使用醫療或社會服務」,以及「社交或精神健康狀況」的影響。受訪者只須選擇上述其中一項的生活範疇表達意見。 當中超過一千一百人選擇回答「就業」問卷,結果顯示近九成(86.6%)受訪者因為失業或工作縮減等因素導致收入減少。身兼社聯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主席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女士表示,以他們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為例,疫情爆發的二月至四月期間,有七成個案是屬於經濟困難,其中受到疫情最大影響的3大行業是飲食、運輸及零售,個案面對著減薪、工作日減少,甚至裁員的問題,情況嚴峻,影響不單是基層員工,管理層亦受影響。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早前政府建議將綜援申請資格放寬,將資產限額提升一倍,但社聯認為不足夠,他建議政府引入防貧概念,採納在職家庭津貼的資產限額,進一步放寬申請綜援的資格,為期六個月。希望政府措施可以協助已經失業的勞工,特別是基層勞工,提供基本生活援助,協助他們整個家庭渡過難關。他說:「是次疫情反映香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大空隙,政府應積極考慮推行失業保險或失業援助金制度,長遠為勞動人口提供完善的失業保障。」 另外,鑑於弱勢社群欠缺防疫物資,社聯二月初開始為社福機構單位提供50萬個口罩,及後陸續得到基金、企業及個人捐贈資金或物資,並連同9間社福機構發動「社福界抗疫送暖大行動」。截止4月15日,「社福界抗疫送暖大行動」透過與354間社福機構、自助組織及基層團體合作,已分派逾523萬個口罩、56萬支搓手液、43萬張防疫資訊卡、以及20萬份其他物資予有需要的服務使用者,同時向他們講解防疫資訊,共有99萬7千人次受惠。 ...

Collecting Resource, Empowering People to Combat the Epidemic

In time of unpredictable COVID-19 epidemic, disadvantaged groups are always in lack of prevention resource. The social welfare workers are working hard altogether to acquire social 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people in need, e.g. elderly, children, youth, grassroots familie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ethnic minorities, unemployed. With the support from foundations and business sector, HKCSS has coordinated with over 350 social ...

走進斗室伸援手 倡設長期支援助劏房戶

梁太一家四口於葵涌區私樓租住70呎「廁廚合一」劏房,輪候公屋逾6年,仍未有上樓消息。租住的劏房則連連加租,今年年初業主便提出每月租金由3000元加至3500元,加幅逾一成。梁太形容加租對於租客而言,永遠都是一個無底洞的數字。她稱以市道計,理解這兒租金算是便宜。但計及丈夫月入僅萬多元,租金已佔入息兩成多,加上兩名女兒尚年幼,需要照顧,梁太難以外出工作幫補家計。四口子生活拮据。 幸於社工協助下,梁太與丈夫學習申領不同的援助,並逐漸與街坊建立支援網絡,透過參與關注組,與街坊連結、共同解決生活難題。 不過並非每個劏房戶都可如梁太般,獲得社工長期跟進。因為現行對劏房戶的支援,主要靠基金捐助地區服務單位來推出支援項目,故劏房戶能否獲得支援,便取決於這些機構資源多寡。 社聯建議政府應設立劏房戶支援社工隊,透過專職社工於劏房單位比較密集的社區提供服務。社工隊的目標是為劏房戶提供長期社區支援,協助他們緩解不同的生活需要。例如租務問題、迫遷等,並提升街坊凝聚力共同投入社區生活。不過要從根本解決劏房問題,社聯認為長遠都要由房屋著手。 ...

減少浪費。支援基層 全方位網上食物援助平台

估計香港每日約有100萬人三餐不繼,但同時每日有超過3,000 公噸食物被浪費[1]。面對資源錯配,餐廳、商店及食物援助機構,應該如何避免浪費,支援基層及減少食物開支呢。因此,聖雅各福群會發展全方位網上食物援助平台「FOOD- CO」,透過資訊科技聯繫食物捐贈者及食物援助點,解決兩個社會問題,一是浪費的食物資源,二是減低基層家庭的食物開支,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提升。  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吳雯賢指出,FOOD-CO成功連結約600間公司及超過270個食物援助服務點,至去年尾FOOD-CO已處理超過500噸食物。FOOD-CO同時獲得由社聯主辦的「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2019的主題金獎。  商界伙伴Beans 的創辦人Joe Lau說,參與計劃後,由FOOD-CO統一安排下,節省了公司行政成本及找尋合適使用者的時間,餐廳每月將剩食製作約800至900個食物盒給服務使用者享用,現在餐廳是完全沒有剩食的。  「我們曾經收過一些捐贈物品是雪糕,家庭裝的雪糕對於服務使用者來說,他們會覺得很貴,沒有錢去買,亦不捨得去買,突然間他們可以免費收到這些資源,對於他們整個家庭來說都很開心,從前他們不捨得買的東西,現在可以到樓下的食物援助點拿到,對於家庭來說真是很好的幫助。」九龍婦女聯會服務中心總主任鄧妙玲說。  鄧姑娘續指FOOD-CO主動找機構,提供高科技的平台,讓機構即時得到捐贈者的資訊及物資類型,當機構及早知道資訊後,便可發放給街坊,增加了機構服務對象層面及資源。再者,服務使用者數量亦倍增,過去服務有三、四十個長者,到現在服務八、九十個長者。 [1] Food Co website https://food-co.hk/main/zh/ ...

長者電競 跨代共融 不讓長者內心老去

她們是銀髮電競隊「Special Mission」的專業電競選手。她們拍過微電影,贏過電競冠軍, 甚至在學界也頗有名氣。究竟她們一開始為什麼會「打機」? 銀髮電競隊成員 Carrie 表示,參加電競隊是因為拍了一部微電影《電競耆俠》。電影講述她們懂得打電子遊戲機,但實質上她們是不懂的。所以拍完後,導演便教打機。Carrie 將這訊息告訴子女,想不到子女的回覆是:「媽,你今年幾多歲?還要學年青人打機?你不行的!」就是這句說話,令 Carrie 決心要學打機,引證長者沒有什麼是做不到。 銀髮電競隊成員 Kitty上過電競課堂後,亦另有一番感受。「以前很不喜歡打機,因為小朋友只顧打機不溫習,其實我也反感的。自從我學了打機後,發現原來不是的。打機也需要合作性 ,如果沒有團體精神,就不能玩這遊戲。」「以前我比較衝動,其實我有一個花名就是『衝動派掌門人』。打機後學懂冷靜,行每一步也要想,會不會對隊員有影響?如果我很快衝出去,就會很快死去。」 長者打機有很多好處,想不到更令銀髮電競隊成員Rosa 完成兒時夢想。 「我的角色叫烏瑟,做救傷兵的。看見隊友好像不夠血,要幫他補血 。」 「我讀書時很喜歡做護士,但媽媽覺得好像比較辛苦,教書會比較輕鬆。我便聽媽媽的話,做醫護這個志願就只能放在心內。」「打機啟發到我透過遊戲,找回自己做醫護界這個夢想」 培訓一班退休銀齡人士成為專業電競選手,不但令長者開拓新技能,與時並進,讓公眾及年青人認識長者活躍及積極的一面。因此獲得由社聯主辦的「2019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傑出創意大獎。長者安居協會樂齡服務高級主任兼銀髮電競隊教練 Boris 表示,長者打電競,除了有話題性之外,亦是一個能持續地推廣「長幼共融」的媒介。 「當我看見她們到中心練習時,好像反映了自己小時後去網吧的情況。很多年青人經常覺得長者會和他說『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啦』。但打機時就不同了,因為這事情上年青人比長者強。當年青人去想,平時是爺爺嫲嫲教我,現在是我教他們時,反而他們的態度,與打機時的脾氣也會放下,會很耐心地教長者們。」 Boris亦表示,電子競技是一個媒介,顯示長者也願意踏出一步去認識年青人。令年青人反思,會否自己也踏出一步,學習有關長者的事物。當雙方都有共同話題的時候,自然拉近彼此距離。而成員Rosa亦因為線上遊戲,而增加了和在外地的外甥的溝通時間。 年齡從來都不是限制,不論你是任何歲數,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自己的內心老去。 ...

「樂齡科技」助出行 @ 樂齡科技博覽及高峰會2019

肢體傷殘及行動不便的人士需要使用輪椅代步,現時香港有超過9萬人出行時需要使用輪椅。有見及此,社聯於世界各地搜羅不同的出行輔助工具及輪椅,並於「樂齡科技博覽及高峰會」展出,為殘疾人士、照顧者及社福界從業員提供一些出行新點子,希望透過樂齡科技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參與博覽的大學老年學系學生容小姐指,「樂齡科技」是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因為世界上及香港的長者人口越來越多,更加需要樂齡科技協助,令到長者的生活更加便利,融入社區。另一位同學林先生表示,他之前試過推輪椅的活動,的確在凹凸不平及起伏的地面上,輪椅是很容易翻車,但在「樂齡科技博覽及高峰會」中接觸到的電動輪椅或是防翻車的輪椅,他便覺得這些科技對照顧者來說是很好的幫助。 其一位博覽的照顧者鄧先生說:「看到特色輪椅巡禮,我看到很多國家的產品,方便到所有輪椅使用者,看到很多先進的科技出現,對我們照顧日後坐輪椅的長者,會十分方便。」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