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少數族裔悲歌

雖然香港居民絕大多數是華人,但作為國際都會,自然也有不少少數族裔在港生活。撇除外傭後,本港有超過25萬名少數族裔人士,佔全港人口的3.8%。當中南亞裔為最大族群,共有7萬多人,當中包括巴基斯坦、印尼和尼泊爾等族裔。 然而,許多少數族裔生活得相當艱苦,根據政府最新一份《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少數族裔貧窮問題惡化,無論是政策介入前後,貧窮率均顯著上升。南亞裔的貧窮率(政策介入前)就高達25.7%,甚高於全港人口貧窮率(政策介入前)的19.9%,個別族群如印尼族裔的貧窮率上升幅度亦明顯。再者,他們在職貧窮狀況嚴重,貧窮人口中有64.7%來自在職住戶。換言之,雖有工作,但收入微薄不足以糊口。 事實上,從教育、就業、到使用公共及社會福利服務等,少數族裔明顯都處於極不利處境,他們獲取各種服務支援改善貧窮處境亦受到很大限制,當局有需要改變支援策略,應更積極主動接觸少數族裔,了解其生活處境和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切支援。 除了加強就業及相關語言培訓外,亦須加強公共服務,確保每個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的前線員工均接受相關培訓,主動提供傳譯服務給少數族裔服務使用者,例如申請相關津貼,如綜援及在職家庭津貼等。 此外,可考慮設立「少數族裔社會共融基金」,資助社區發動的支援少數族裔項目,包括更深入的就業支援及輔導服務、教育、傳譯服務、社會服務、醫療及疾病預防工作等。這樣,才能全方位支援少數族裔。 (文章刊於2018年2月27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新春墟市

狗年依始,筆者先向大家拜年,祝福各位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最重要是身體健康! 在剛過去的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晚上,有基層組織在通州街天橋底舉辦新春熟食墟市,活動得到政府相關部門支持,共有38個熟食檔位,吸引了不少市民光顧。筆者年三十到訪當晚人頭湧湧,車水馬龍,恍如置身維園年宵花市。 有檔主製作十分精緻可愛的狗仔饅頭,也有熱辣辣、香噴噴的酥炸蠔餅,有心思亦好味道,難怪整晚都大排長龍。 近年不同社區團體都會連結基層街坊舉辦墟市,除了為基層市民提供工作機會,推動社區經濟,同時可以保育本地文化,公眾亦相當歡迎。假若得到政府鼎力支持,將墟市規模進一步擴大,相信會對遊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香港人其實都很拼搏,希望以自己的能力捉緊機會,自食其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周公布,筆者期望預算案不只是派錢,更要以新思維推動香港經濟發展,讓市民安居樂業,並且要為社會福利及醫療服務的長遠發展作出財政部署。 (文章刊於2018年2月20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一知半解的調查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日前公佈調查,指部分資助機構出現不同程度及類型的帳目混亂情況。本來業界同工,以至公眾關注機構營運無可厚非,終歸這涉及公帑運用,機構亦有責任提供適當的透明度和問責。但對於一知半解的推論,就必須切實澄清。 社總點名批評幾個機構的「雜項費用」過高,「令人懷疑會否涉及將公帑使用於非資助項目」,其中指香港遊樂場協會的「雜項費用」達九百三十多萬元,直指根據諮詢會計師意見,這佔「其他開支」和「總營運開支」的比例過高。 香港遊樂場協會隨即發表聲明,清楚指出雜項開支實質是轄下受社署資助青少年服務單位所舉辦興趣班開支的「導師費用」,這些導師費用乃全數與服務使用者有關。再者,將導師費用列入雜項開支是該會二十多年來的入賬方法,亦一向跟從社署指引填交財務報告,並由核數師核實,從未被質疑及被指違規。該會亦積極開拓非資助服務,如場館、體育、社企等,近十年的非資助收益一直在補貼整筆撥款的不足。 遊樂場協會的回應,簡單直接駁斥社總調查結論的謬誤。其實,坊間有不同的會計及入賬方式,不能一概而論,最有效的查證疑團的方法是先向機構求證,才作出判斷,可惜工會卻遺漏重要程序。 今天巿民對服務和管理上的要求不斷提高,機構管治總有改進空間,不能裹足不前,也必須接受公眾監察,而社聯也在致力提升機構管治。不過,如能在發佈相關調查前多下求證功夫,許多因溝通不足而產生的誤解都能避免,也不致影響公眾對社福界的信心。 筆者明白,部分工會及前線社工對整筆撥款制度不滿,對機構管理層缺乏信任,所以希望藉不同途徑施加壓力。然而,如果因為不滿而作出片面的推斷,又是否負責任的行為?市民因為一些錯誤的批評,而對社福機構產生負面的印象,失卻信心,對社工日後推展服務又有何影響? 整筆撥款制度推行十七年,終於等到一次全面檢討的機會,大家放下不必要的懷疑及猜度,以理性及互信的態度,推動建立一個合適,才能令得到保障服務使用者的資助制度。 (文章刊於2018年2月1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共住共生

近日有機構調查指近七成深水埗劏房戶受訪者表示不會申請「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因擔憂共用廁所和生活習慣不同與其他住戶發生衝突。這份擔憂,也是社聯在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前的考慮之一,但我們同時提供應對方法,將發生事端的機會降至最低。 「共住」是「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的特點之一,營運機構會先安排申請租戶見面互相了解,合拍才會安排共住。居住期間亦會有社工一直跟進情況,協助共住租戶互相認識,一起協調生活安排,包括分配共享空間、分配煮食時間及地方清潔的分工等,以及訂立計劃為遷出後的生活做好準備。 其中一位受惠女士是首批入住「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旺角豉油街項目「雅軒」的租戶,她與室友在住戶配對中一見如故,聊得投契。才遷進幾天,她說自己的睡眠情況已大大改善,兒子與「雅軒」其他小朋友相處融洽,時常到休閒閣與社工或其他孩子玩樂,令她的情緒都放鬆了很多。 其實租戶也會自發支援彼此,例如有婦女主動幫助年輕媽媽做飯,減輕對方照顧子女的壓力;亦有租戶借出爐具和協助其他鄰居裝置組合床,甚至有婦女向新租戶介紹地區資源。  「雅軒」已陸續入伙,14個單位合共讓28戶共享居住,每人平均居住面積不少於75呎,營運機構聖雅各福群會收到逾64份申請表,經過進一步篩選和配對租戶,希望讓共住租戶彼此都有個舒適安樂窩。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初見成效,除了九龍城、土瓜灣、旺角的共享房屋單位,將於港島區推出三個項目共58個單位,繼續努力為基層家庭提供可負擔而較舒適的居住環境。 (文章刊於2018年2月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選擇多又美味的長者餐飲

去年的「樂齡科技博覽」,開始著力探索適合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餐飲,其中一個學習對象是日本。本月中香港社福界一群有心人再到日本參觀Care Show Japan,觀摩日本的介護服務,其中的福祉食品業務發展對本港有不少啓示。 日本的福祉食品業務發展得非常成熟,許多大型飲食集團都有沾手,而且有相當良好的規管,例如有自己的行業協會,提出許多製造及食物質素的指標。為了符合長者不同的飲食需要,食物軟硬程度分為七個等級,並詳列於食物標籤,方便用家及照顧者選購。 至於食品種類也多,包裝衛生,能於不同處所翻熱,包括院舍,醫院及家居等,價格便宜,一日三餐不到港幣五十元,而且提供優質物流服務,也有照顧員上門為行動不便的長者處理食物。 別以為全部都是外形不甚討好的糊餐,實質外觀精美,美味可口又有營養的食品。除了特定處所可用,部分還可以在超巿零售點買到,十分便利。 以香港的環境,福祉食品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單院舍服務,不同類型的日間中心,以至家居照顧服務也能使用福祉食品。讓長者或病患者食得好,這對他們維持良好生活質素和心境有莫大裨益。 (文章刊於2018年1月30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