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東涌非凡人事

東涌作為新市鎮,隨著各新屋邨、私人住宅陸續落成入伙,人口不斷急速增長。不論新近由其他地區遷入、需要重新適應的居民,或早已在東涌居住的居民,對區內設施及社區支援的需求均大幅增加,現有配套及服務能否緊貼回應社區需要乃重大挑戰。 儘管還有許多隙縫有待填補,但事在人為,東涌人走出一套自有的生活方式,也是建構社區的重要力量。 五歲便搬進逸東邨的Umair是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香港人,每天在東涌灣旁看著飛機起落,不單對航空產生興趣,也對東涌社區產生歸屬感,參與了少數族裔領袖培訓,探訪區內少數族裔家庭和推動社區共融,他的樂觀性格感染了許多人。 熱衷義務工作和社區活動的媽媽May,無論是北大嶼山醫院、模擬DSE放榜日、東涌健步行,都能見到她的身影。她看着東涌社區由寥寥數戶變成現今超過15個公私營屋苑之地,May處之泰然,既過着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又每天探索改變中的社區的不同角落,參與社區、觀察社區。 年紀輕輕的樂靈正向著表演理想邁進,雖然東涌沒有正規表演場地,但卻給他很多表達生活感受的機會,也因參與職夢青年生涯規劃計劃而得到於短片製作公司實習的機會,找到實踐空間。 東涌還有許多人和事,無論有甚麼偉大的社區發展藍圖,最終構成社區真實面貌的,總是那些在社區生活的一個個平凡人和有機社群。他們既沒有宏大的規劃,也沒有人指揮,卻像演奏交響樂般,以各自的力量貢獻出最好的音效,奏出非凡的樂章。 在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下,社聯聯同四間社會服務機構攜手推動「營造東涌」社區項目,並策劃及編撰新書《聆聽東涌: 非凡事、在人為》,以生動的筆觸記錄一些東涌居民參與營造社區的故事,描述他們如何創造東涌的社會和文化力量,建構一個不一樣的社區。關於東涌的人和事,請瀏覽https://listentotungchung.hk/。 文章刊於2024年1月1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普及化「照護食」

香港正面對人口高齡化,65歲或以上的長者人口將佔總人口超過三成以上,隨著身體機能退化及受到病患困擾,咀嚼及吞嚥能力下降,吞嚥困難患者的數目預期亦會上升。社聯近年致力推動「照護食」,透過各種烹調技巧,調整食物的軟硬度及黏稠度,提高吞嚥困難人士的食慾及營養吸收,重拾進食的樂趣。 今年我們制訂首份本地化《照護食標準指引》,按照食物軟硬度、黏稠度和飲品稀稠程度,讓患者、照顧者及業界清晰掌握「照護食」。然而,這只是第一步,要在社區普及化「照護食」,仍須深耕細作,從基本認知至深入社區層面,巿民能在巿面看得到和買得到「照護食」產品。 社會需求其實非常殷切,在上月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經歷三年疫情終可恢復試食環節,很受長者和照顧者歡迎。當中,一家大型連鎖快餐集團首次推出軟餐飯盒,按照《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及《照護食標準指引》製作咖喱雞飯和焗豬扒飯,目前於安老院舍試行計劃,並預告不久將來會推廣到各分店及網上訂購。 再者,我們現正邀請不同食肆參與研發「照護食」,並將於下月開展「照護食種子餐廳培育計劃」,邀請諮詢團隊為餐廳提供培訓,讓種子餐廳清晰掌握「照護食」概念,成為「照護食」模範餐廳。期待飲食業積極響應照護食計劃,推動「照護食」落地社區,為長者及吞嚥困難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提升生活質素。「照護食」網站:carefood.org.hk 文章刊於2023年12月21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照顧者友善」 僱傭達雙贏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無論是全職在家照顧家人,又或是須上班的在職照顧者,同樣承受很大的身心壓力。社聯《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顯示,逾六成受訪照顧者常常覺得照顧工作令他們心理上精疲力竭,其中在職照顧者每星期的照顧時數接近香港人平均每周工時中位數的40小時,他們需同時兼顧工作和照顧的雙重角色,幾乎沒有喘息空間,也難以在工作、生活和照顧之間取得平衡。 員工為照顧家人寢食難安,自然難以投入工作,故近年不少企業都為有照顧擔子的僱員提供支援,採取「照顧者友善」措施,例如提供彈性上班時間、混合工作模式、配合家庭需要的特別假期、惠及家庭成員的醫療保障,以至支援員工的情緒和心靈需要。 最近在一個支援在職照顧者的分享會上,有一間巴士公司提及為車長提供彈性工作安排,可在鄰近居所的區域工作,減少通勤時間,讓他們更容易照顧家庭。該巴士公司還將支援照顧者的政策延伸至社區,車長均接受支援長者的基本訓練,亦在大型巴士站裝設定位裝置、強化巴士配備和中央網絡系統,協助追蹤走失的認知障礙症長者。 此外,一些企業更與社會服務機構和社企結成合作夥伴,為員工提供照顧資訊和服務,例如透過體驗活動讓員工認識如何照顧有吞嚥困難的家人,教導製作軟餐;也有社企為企業提供培訓和舉辦工作坊,讓員工認識美觀與功能並重的無障礙服飾,並為被照顧者帶來喜悅和自信,這些都能紓緩照顧者員工的身心壓力。 僱主的體諒和同行,可給予在職照顧者員工極大幫助。當員工能解決種種難題,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僱主和員工也能達致雙贏。 文章刊於2023年12月15日《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

陳伯的愛心麵包

年逾七旬的陳伯參與一項社區計劃,加入愛心團隊擔任「運包員」,早上將新鮮麵包送到自助麵包機,再派給有需要的長者。即使陳伯看盡人生百態,每看到長者十分珍惜手中麵包,甚至說一個麵包可抵一餐飯,難免有點心悒。他說自己雖幫不上大忙,但也可幫小忙,盡量協助有需要的人士。 營運計劃的機構將擴展服務至元朗區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聘請長者與弱勢社群負責製作與運送「愛心麵包」,藉此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扶助經濟有困難的弱勢社群。 事實上,社區有許多熱心公益的人士和機構,致力解決社區需要,亦結成互助網絡。這些很有意義的工作未必能由政府服務覆蓋,民間和企業的支持顯得非常重要。連同以上的愛心麵包項目,今年「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繼續與社聯合作,資助由27個社福機構負責的30個社區項目,共撥款1,800萬,預計將有13萬人受惠。 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今年的重點是關顧長者,活出豐盛頤年;同時協助青少年全人發展以面對未來挑戰。此外,兩個年齡組群也有互動,推動跨代共融,例如有服務計劃培訓青年為財務大使,為長者度身訂做財務教育,增強他們對管理財務資源的信心,過程中也建立青年和長者之間的跨代溝通。 「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旗艦活動「滙豐香港社區節」將於12月17日(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下午4時於中環遮打道行人專用區舉行。活動以「禮澤香港 A Gift for Hong Kong」為主題,設有攤位遊戲、手作工作坊、舞台表演節目、超大型打卡裝置及創科展覽。本年度新增「漂玩具活動」,歡迎大家攜同二手玩具前來交換其他心儀玩具,一起推動惜玩文化。 文章刊於2023年12月12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跨境養老須完善配套

香港人口高齡化,長者安老是社福界的重點關注之一。立法會上星期就「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規劃」辯論,探討如何協助港人跨境安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提出從三方面改善政策配套,讓長者有多一個選擇:擴展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香港福利可攜性,以及推動樂齡科技應用。 社福界今年也多次往返大灣區城巿考察,進一步了解當地的養老系統,包括院舍生活和社區安老,而社聯同事早前探訪居於深圳院舍的81歲李伯伯,他因輪候香港院舍需時,遂於2019年申請「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入住香港賽馬會深圳復康會頤康院。 内地地方廣闊、院舍環境舒適,現在交通和網絡通訊也方便得多,李伯伯日常聯絡在香港居住的女兒也很方便。他在院舍的生活也多姿多彩,參加非洲鼓興趣班,早上還會與院友一起拉筋及做八段錦,很享受現在的養老生活。然而,李伯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風濕性關節炎、肝硬化等長期病,日常需使用拐杖步行。他會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就診,但前往就醫的車費、醫療費用等開支較在香港就醫時大,醫療券並不足以滿足他的醫療需要。 事實上,醫療是許多考慮跨境養老的長者所擔心的問題,期望當局擴大「長者醫療券」範圍至更多大灣區醫療機構,容許長者在合資格的內地醫療服務單位使用醫療券,並推動港藥北上,使香港長者在內地醫院能接受更適切醫療服務,便利居住在內地的香港長者,讓長者在香港或內地養老都享有相同待遇。關於香港長者跨境養老的現況、考慮因素及政策措施,請參閱新一期《社情》專題文章《跨境養老 福利過河》:https://bit.ly/3Qzt8xt 文章刊於2023年12月5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