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pture

減甜的預算案

疫情下各行各業持續受創,失業率攀升至7%,創近17年新高,但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卻「減甜」,紓困措施較往年少,亦未有順應民意設立失業援助計劃,難免令人失望。 雖然政府提出設立「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為失業人士提供一個應對財困的選項,但此舉未能針對性地處理失業問題。一來,這計劃只對急需現金周轉或以債抵債的失業人士有用:二來,勞動市場依然受壓,就業前景不樂觀,失業人士以借貸度日須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例如擔心因未能還款而被申請破產。 今天許多失業人士未能從現行社會保障系統中得到適切支援,其實也折射出制度存在空隙。若能設立短期失業援助計劃,絕對可更有效、更直接地幫助無數失業人士渡過難關。長遠社會則應探討設立失業保險制度,為勞動人口提供完善的失業保障。 預算案另一焦點是發放五千元電子消費券,如果能解決種種執行問題,又快捷地到巿民手上,社會及經濟效益應該大過直接派錢。刺激本地消費以提振經濟固然是好,但我們關注部份長者或殘疾人士等弱勢群體不諳資訊科技,未能受惠。期望政府推行計劃時,考慮弱勢群體的需要和限制,確保電子消費無障礙。同時,亦希望消費劵可用於社會企業,以支持本地及良心消費。 財爺多番強調預算案要「睇餸食飯」,不過若餸菜稀少兼不合大眾口味,又可否加點調味,令生活好過一點? 文章刊於2021年2月24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失業援助 紓困要及時

政府計劃今年6月起放寬在職家庭津貼(職津)及短期食物援助的申請門檻,為疫情下開工不足或失業的基層家庭紓困。具體而言,就是將職津的非單親住戶基本工時要求,由每月最低144小時降至72小時,及將短期食物援助的資產限額與職津看齊,為期1年。建議一出,隨即引起社會討論,當中最大關注是究竟這些措施能否有效支援失業人士? 社聯早前分析去年第三季的失業數據,發現失業情況遍及各階層,除了基層人士外,從事較高收入工種、擁有較高學歷的人士,在疫情下同樣面對失業或就業不足,而不同階層一旦失業,同樣面對貧窮風險。目前便有逾三成家庭,因失業或就業不足而陷入貧窮,惟僅少數正領取綜援,意味綜援制度根本未足以保障他們。 前線同工最近告訴我一個求助個案的情況,一位體育用品銷售員朱先生受疫情影響,去年6月失業後,僅靠積蓄度日,單是應付昂貴租金等日常開支已令他不勝負荷,加上欠缺傾訴對象,承受莫大壓力的他甚至想過輕生。貧困難捱,但他不願申領綜援,希望自力更生,所需要的只是過渡性的幫忙和援助。他其後在朋友介紹下得到「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援助,這個計劃有些服務為相對較高收入的失業家庭而設,部分援助期長達1年。朱先生捱過艱難的日子,現時已轉行於酒店任職保安員。 朱先生的個案是今次疫情下眾多失業人士的寫照,他們並非最基層的打工仔,但卻沒得到甚麼援助,最後耗盡積蓄、三餐不繼。如果政府能為他們提供短期支援,他們根本不需要走到山窮水盡的境地,並能重新出發。 然而,政府對設立失業援助計劃的反應冷淡,只提出放寬職津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這些措施均力度不足。我們建議進一步放寬申請資格、工時要求和增加資助金額,務求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適切的援助、對症下藥,猶如一滴甘露,緩解失業人士的經濟和心理壓力。長遠而言,社會應探討設立失業保險制度,為打工仔提供更好的保障。 文章刊於2021年2月19日《 Recruit – 蔡海偉專欄》 ...

社會房屋共生實踐

新春伊始,謹祝各位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和睦! 經歷一年多的疫情,大家可能都已經習慣了「新常態」,明白很多習以為常的都不是理所當然,當旅遊、上館子、團拜聚餐都變成遙不可及的時候,大家又會否增加對身處困境的基層市民的同理心。 今年37歲的阿添,2010年隻身到台灣開展酒吧事業,惟終以生意失敗告終。「一支公」回流香港,阿添卻找不到一個家。他住過機場、麥當勞、棺材房,四處飄泊,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令他失去工作能力及收入,連棺材房都租不起。由創業到「無瓦遮頭」,阿添經歷大上大落,身心健康都受到很大影響。 及後有社工知道阿添的情況,協助他入住社會房屋,阿添生活也出現轉機。在這裡,小朋友都愛稱呼他為「添哥哥」,經常找他玩耍,主婦們則來拜託他幫忙修理電器、換光管。他從沒嫌煩,反而覺得在這裡找到一點家的感覺。 三年多前,社聯推出首個過渡性社會房屋項目「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嘗試突破公私營房屋二元框架,為基層住屋問題提供第三條出路。社會房屋在當時而言概念新穎,由社會服務機構統籌、營運房屋項目,於本港可謂前所未見,當中面對的難關與挑戰重重。但排除萬難走到今天,計劃不經意間已幫助逾千位基層市民紓緩中短期住屋需要,為他們帶來一點一滴的改變。 阿添的故事收錄在社聯出版的《住:以人為主——社會房屋共生實踐》。我們把這場歷時三年的革新性房屋運動過程結集成書,以十個社會房屋居民的故事,真實紀錄一場「住屋 x 社會服務」的本地房屋實驗過程、經歷、挑戰與啟思。 新書既是對房屋實驗一個階段性總結,也是讓社會更深入了解房屋供應的第三條出路,思考香港房屋破局之路。 文章刊於2021年2月16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失業只能靠綜援?

本港失業問題及巿道如何低迷,相信不須筆者多言,無論哪個政治陣型和基層團體都希望政府能夠提出針對性措施協助失業人士,許多建議設立失業援助計劃。然而,觀乎政府官員的回應,專項計劃似乎難以如願了,政府於上星期提出放寛現行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 在職家庭津貼顧名思義是先要有工作,開工不足或工資較低的打工仔可以得到現金支援,但卻難以協助沒有工作的失業人士。勞福局局長日前也在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上明言,以職津的津貼水平,亦難以滿足工時及收入太低的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建議有關人士申領綜援。 然而,今次疫情所衍生失業問題的特徵與以往不同,根據社聯的研究,今次影響範圍很廣,除了基層人士外,即使從事較高收入的行業,擁有較高學歷的人士,在疫情下同樣面對失業或就業不足,失業期中位數近三個半月。現時就有超過三成失業及就業不足的家庭陷入貧窮情況。然而,好些失業人士只要給予短期支援,或可捱到重新就業,但以現時綜援的申請資格,他們實在難以受惠,亦不用說綜援的負面標籤可能令人卻步。 即使政府只在職津上作出改動,也要想方法將涵蓋範圍盡量擴大,我們建議作出三個改動: 進一步下調職津最低工時要求,由72小時下調至36小時 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的六個月期間,放寬職津基本津貼的申領資格予以下兩類個案: 2020年12月前曾領取職津,即使每月工作少於36小時的家庭(包括失業家庭),也可領取六個月津貼 2020年12月前不曾領取職津,在上述六個月期間中任何一個月家庭總工時達36小時或以上的家庭,也可領取六個月津貼 向所有合資格領取全額職津 (即收入低於貧窮線) 的家庭發放雙倍職津津貼。 如此就能幫助更有多需要的失業及就業不足人士,期望政府考慮。 文章刊於2021年2月9日《AM730–蔡海偉網誌》 (圖片說明:失業及就業不足不限於基層人士) ...

食物援助 X 外賣服務

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2020年第4季的最新失業數據,本地失業率由上年同期的3.3%上升至2020年第4季的6.6%。失業對家庭造成的影響不限於減少娛樂或購買日用品,而是影響到三餐。不少前線同工觀察到越來越多家庭在疫期間失業或工時減少,使家庭收入大減,唯有節衣縮食。 雖然現時政府撥款推行食物援助服務計劃,但屬短期救助性質,在領取服務八個星期後便需暫停。再者。不少有失業人士的家庭亦未必能符合有關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門檻。 幸好,疫情期間不少有心人伸出援手,填補服務空隙,例如「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為有需要家庭提供過渡性食物援助,服務模式多樣化,包括速凍餐自助提取機、食物包、熱食飯盒,甚至伙拍外賣送遞公司提供網上點餐服務。 網上點餐是新服務模式,服務使用者只需使用已儲值的帳戶,就能如平日大眾使用網上點餐應用程式般下單,既方便使用,餐廳和食物亦有較多選擇,相當受市民歡迎,尤其適合一些行動不便人士、家中沒有煮食設備的劏房家庭,以及不便外出的照顧者。 現時,此計劃與六間非牟利機構合作,在全港各區提供服務。當中有些食物援助服務更為相對較高收入的失業家庭而設(家庭入息中位數約56%至75%)而設,亦有些服務的提供期最長達到一年。若身邊家庭面對失業及就業不足而陷入經濟困境,有勞告知相關資料。 網頁 : https://jcfoodprog.hk 熱線 : 2596 2789 文章刊於2021年2月3日《AM730–蔡海偉網誌》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