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工匠義助基層維修家居

 「秀茂坪區內有不少低收入家庭,當中有三至四成是領取綜緩保障;再者,觀塘區65歲或以上的長者非常之多,佔據全港的第一位,這些基層家庭及長者大部分都是住在公共房屋,居住年期約10至20年,家中設備開始殘舊,影響他們的生活質素及家居安全。」中華傳道會基石社會服務中心主任張志偉說。 因此,位於秀茂坪寶達邨內的基石社會服務中心與新世界建築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築工匠特工隊」,公司善用員工專長服務社會,組織維修師傅、其家人及承辦商員工參與成為義工,為秀茂坪區內近300個基層家庭及長者提供免費家居維修及定期探訪活動。計劃更榮獲「商界展關懷」計劃2017/18的【傑出伙伴合作計劃獎 - 優異獎】。 對於一些低收入家庭及獨居長者來說,他們未必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負擔家居維修費用,其中一位是獨居患癌長者黃月梅婆婆,她曾經因廚房天花剝落,天花的灰跌進粥內,令她不可進食。她很開心能夠參與計劃,中心職員來到她家探訪及視察後,找義務工匠來處理,例如:維修天花、衣櫃、安裝工具架及燈泡等,令她不用再擔心家居安全。 新世界建築有限公司經理 (機械) 陳卓強表示,感謝公司管理層用心用力去支持他們的義務工作,一班工匠可以善用自己的技能,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士解決生活困難,看到基層家庭及長者的生活得以改善,義工們都十分開心,希望將這大愛精神延續,生命影響生命,影響更多人去提供義務服務。 ...

院舍智能管理 提升效率 紓緩人手壓力

 「以往安老院員工需要人手處理大量的文件及記錄存檔,帶來沉重的工作負擔,而大量的傳統抄寫工作亦嚇怕青年入行。」香港明愛安老服務總主任余美玉說。 明愛研發eCare無線安老管理系統,旨在減少前線護理人員的行政工作量,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減少人為錯誤,從而騰空更多時間,讓護理人員專注於院友的護理工作。除了明愛轄下9間安老院使用之外,同時開放給全港的公私營院舍申請使用,現時已有過百間安老院使用。系統更獲得【2018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大獎】。 香港明愛資訊科技創建中心主管楊添燦表示,在安老院中有很多文件工作,包括:長者各項的社署福利申請、傳染病數據、藥物數據,甚至看醫生覆診及長者病歷等。以前全部需要用文書方法處理,有了這個系統後,全部用電子方法及電子平台處理。 余姑娘指,系統起了三大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提示」,當同事做漏了工作,系統便會作出提示;第二是「監察」,院舍管理層及護士可以透過系統作出即時監察,第三是「存檔」,所有的護理資料即時輸送到電腦,在無紙的環境下將重要的數據存檔。她與前線同事商討後,發覺同工工作比以前暢順,不再需要將數據抄寫到紙張上,然後再輸入電腦,同時避免在過程中出錯。 ...

長者共住屋 = 自由 + 社交 + 健康

 有自理能力、保持身體健康是長者開心過晚年的最好條件,這非靠長者累積修來之福,伸手助人協會老人之家累積近30年經驗印證:群體生活、自由活動、協助長者管理健康,是讓長者保持良好身體機能,延緩衰老的最佳方法。 75歲的楊麗芳五年前選擇入住有別於一般安老院舍的老人之家。她說自己身體多毛病,十年前更曾患癌症,惟子女都忙於工作難以貼身照顧,「自己執藥常執錯」。 為協助院友解決食藥煩惱,伸手助人協會交托社區藥房預包七天藥物,藥物板分成一星期、每天早午晚三格,免去長者自行執藥的煩惱。另外亦會安排義工每周為長者檢查身體,以及定期舉辦由護士、中醫師或其他治療師主講的健康講座,讓長者學懂管理身體健康。 楊麗芳在老人之家生活五年以來,身體亦保持健康,沒有進一步惡化。她又說:「如果我們有不舒服,駐院社工會多加留意我們,又會叫其他老友記幫忙,其他老友記也很好,幫忙買飯盒,買菜煮飯,很願意幫忙。」 在竹園北邨老人之家住了近十年的81歲劉燕馨喜歡將「老人之家」稱為「自由之家」。她是活潑的老友記,最喜歡說笑和游泳。清晨4時許起床,劉婆婆都會在床邊做伸展運動,然後出門游泳;早上9時回到活動室,與一眾老友記一起做簡易運動。有時又會到三樓運動室做單車機。運動室內也有數張按摩椅,深得老友記的喜愛。 伸手助人協會分別於黃大仙竹園北邨、寶林邨和小西灣邨設有老人之家,各佔地兩層公屋樓層。他們利用這些空間發展出獨特的長者共住模式,結合住宿與基礎醫護的元素,群體生活亦有助長者增強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 老人之家供年屆60歲、有自理能力、有住屋需要的長者申請居住,每個單位由二至四名長者合住,合共提供355個宿位予有自理能力的長者。月租1,835元。目前,老人之家的平均輪候時間一直上升,需要輪候一年半,反映健康長者的住屋需要,亦有愈來愈多的長者接納「共住」模式。 ...

更生人士的過渡社會房屋

 「更」、「生」二字,加起來就是「甦」;「甦」字亦有「重生」、「復活」之意。香港善導會去年中推出「甦屋計劃」,至今先後獲善心業主以特惠租金分別提供合共三個單位,包括兩個位於油麻地及一個新蒲崗,分別服務單身男士及單親婦女。租住期分別為一年和兩年,可按需要延長。 住屋問題與更生人士的新生活息息相關。香港善導會總幹事吳宏增指出,不少更生人士沒有積蓄,出獄時一貧如洗,單身人士若欠缺家人支持,難以承擔高昂租金,「沒地方住,多數有兩個結果--會選擇露宿,因而較難找工作及過新生活;若投靠昔日朋友,更會令走回頭路的機會大增。」 香港善導會過去一直獲社會福利署資助營運6間宿舍,合共提供百多個宿位,主要協助剛出獄的更生人士,內有職員和舍監長駐,密切跟進舍友情況,舍友需遵守宿舍規則如開放時間。「甦屋」則與一般私人住宅沒分別,多名租戶共住一個單位,但各自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社工會定期探訪,跟進與協助更生人士實踐康復計劃,建立儲蓄習慣,為將來獨立生活做好準備。 阿偉是油麻地「甦屋」的其中一名租客,曾經無朋友、無家人、無工作能力、無家可歸,要偷入教堂借宿。經教會轉介,阿偉認識香港善導會並入住宿舍,兩個月前搬入油麻地「甦屋」。月租2,000元連水電及上網。 相比宿舍,阿偉說「甦屋」的自由度讓他更有「家」的感覺,曾有任職廚師的室友閒時更會為大家下廚,數名男人聚在一起食飯,口中沒有太多話說,但感覺自在與安全。「沒地方住的日子,感覺真的很徬徨,看不到將來。」阿偉透露該名廚師室友入住「甦屋」數月後已找到合適套房搬離,但仍有回來探望昔日室友,「當然替他高興!我自己也希望盡快儲夠錢找到新居,讓這地方給另一位有需要的人。」 ...

To experience the wheelchair user living(Hong Kong PHAB Association)@Caring Company Partnership Expo

 New element this year, Caring Company Partnership Expo set the Social Need X-perience with 4 zones, e.g. Wheels Challenge is organised by Hong Kong PHAB Association. Able-bodied persons sit in a wheelchair to pass through road blocks or obstacl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 Challenge” of people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to enhance an inclusive society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