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期 – 樂齡科技 帶返屋企

居家安老是很多長者的心願,但老友記可能只因廚房門口的一級門檻,或浴室內缺少一條撐扶借力的扶手等,而難以自理起居生活,面對有心無力的情況,那又如何居家安老? 要達成這個願望,其實可透過輔助器材和家居環境設計的配合,善用樂齡科技提高長者自我照顧能力,同時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令長者能夠增強信心,留在熟悉的環境享受晚年生活。 ...

第72期 – 抱抱照顧者

照顧者天天忙著照顧家人,樣樣事情一腳踢,生活幾乎喘不過氣來。面對日復日的照顧工作,照顧者默默承受著愈來愈大的壓力也不自知。一旦壓力累積至臨界點時,隨時把他們壓垮。然而,如果有適切的支援介入,照顧者的照顧路途或許可以較易走。 今期《社情》細看照顧者如何從喘息服務中,暫時放下重擔、與同路人分享苦與樂,紓緩壓力之餘,更重要是重新覺察自我需要,讓他們知道照顧路上不孤單,路上處處是援手。 ...

第71期 – 樂齡城市

香港人平均壽命冠絕全球,勢將進一步對社會及經濟帶來挑戰。與此同時,殘疾人士之復康需要同樣備受關注,不容忽視。 近年本港開始推動發展樂齡科技,這被視為應對人口高齡化及提升復康果效的策略之一,透過科技與安老及復康服務的結合,提升長期照顧服務的質素之餘,更能令居家之服務使用者的生活質素得以改善,長遠更可減輕公共資源的壓力。 針對繼續留在社區生活的長者或殘疾人士,樂齡科技亦正好發揮其功能,為他們及其照顧者 ...

第70期 – 不只房子的社會房屋

基層住屋問題嚴峻,入住公屋遙遙無期,不少基層瑟縮於劏房、天台屋等惡劣住房,過著非人生活。 三年前,民間倡導推行過渡性社會房屋,突破公私營房屋既有框架,開闢第三條路,為基層提供可負擔的適切住所。惟「過渡」一詞,似乎限制了市民對住屋的想像,甚至把社會房屋與上世紀的臨時房屋劃上等號。事實是否如此? 全港首個組合社會房屋項目「南昌220」嘗試來一場「住屋 x 社會服務」的實驗,住屋不只是有瓦遮頭,更要有舒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