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规划与竞争土地

發布日期: 2021-05-26
社联行政总裁蔡海伟先生
社联行政总裁
蔡海伟先生

本港安老及复康照顾服务严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乃处所不足,觅地兴建服务设施及寻找合适的处所上十分困难。不少人问,绝大部分的用地乃政府用地,只要好好预测人口和服务需求,早早规划妥当,不就能解决问题吗?唯事情往往就在这里出问题。

福利处所的提供,尤其是面积较大的设施如院舍服务,往往需要十年或以上的规划。如果当政府规划土地用途时已预留空间设立福利设施,则较容易开展相关服务;否则,不但较难觅得足够大的地方,更有机会面对居民反对。

问题关键在于2008年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取消了多项按人口数目的服务设施规划标准。资料显示,在2000年时,有8项福利服务设施是基于人口数目作为规划标准,当中包括5项长者服务;但到了2008年政府作了大幅改动,只得2项服务的规划标准得以保留,即「综合儿童及青少年中心」及「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所有与长者服务有关的标准都被删除。

就是这项事前未有咨询社福界的决定,大大影响近年安老和残疾院舍等社福设施的提供。

以往有规划标准时,规划署在规划新发展区时,便会预先计划院舍等设施的数目及地点(如公共屋村),其后房委会在进行设计时便会与社会福利署商讨。其后没有规划标准,社会福利署便需要在有空置地方时自行提出要求,并与其他政府部门竞争土地,因为这类「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的用途极为广泛,还包括政府部门及办公室、社区会堂、球场及公园等文娱康乐用地。结果造成庞大的供求失衡,数以万计的长者长期轮候院舍服务,情况相当严峻。

政府最终于2017年通过安老事务委员会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其后将多项安老服务规划标准重新加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为填补社福设施的不足及回应人口高龄化对社福设施的需求,政府去年开展以二百亿元购置私人处所提供福利设施的计划,而特首也在施政报告中提及增加公共屋村社福设施的楼面面积,由平均只占屋村总楼面面积约2%提升至5%。

这些新措施都是德政,但要多少时间才可填补服务的不足,仍是未知之数。经一事长一智,那管是旧有的白皮书方式,抑或现在的计划方案模式,今后还得依赖妥善和全面的规划,才能满足市民对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

文章刊于2021年5月26日《AM730–蔡海伟网志》

图片: 照顾服务长期供不应求
图片: 照顾服务长期供不应求
Back to Top